李鸿章:几个无可辩驳的史实(第2/2页)

要弄清此事的是非必须了解当时的全局。当时的越南是在腐败的专制王朝统治下,越南军民虽曾英勇反抗侵略者,但大片国土已逐渐沦亡。全境三十省中,法国通过1862年的法越《西贡条约》,割去南圻三省及康道尔群岛;1867年又强占了南圻的另外三省,南圻大部归其所有,并设总督于西贡治之。此后,法国侵略者处心积虑攫取整个越南。阮氏王朝在刘永福的黑旗军支援下同法国交锋,互有胜败。至光绪九年(1883)终于被迫同法国签订《顺化条约》,确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刘永福最盛时麾下也只有几千人,根本就没有力量外抗法寇,内抚全越。而作为宗主国的大清帝国自顾不暇,也无力帮助越南扭转全局。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鸿章的主张是:“法之图越已数十年,中朝向置不问。至上半年,形象大著,始与力争,其何能及!”“越王老悖无后,无可久存之理。河内以南断非我力所能图存。将来能照实议划存北圻近边一带,已为幸事。滇商不得不通,究之通商非病,通商而办理不得人,则祸机潜伏也。”10 即同意法国在云南通商的要求,力争把河内以北的地区仍在中国保护之下。这是两害相权求其轻的对策。光绪十年(1884)四月间他主持谈判缔结的《中法简明条约》就是这些思想的体现。一年后所订《中法新约》基本上是简约的翻版。这个新约是清廷通过海关的洋员赫德、金登干在巴黎已同法国谈妥,李鸿章在天津同法国公使的谈判只是条文的最后敲定。

《简明条约》订立后,由于双方的原因,没有签字,结结实实地打了几仗。其中镇南关大捷确实打得漂亮,局部地区也击退了法军的入侵,但是基本局面没有变化。中国的部分领土反而被法军侵占(如澎湖、基隆等地),损失十分巨大。例如,马江不但没有像丹祖同志说的“取胜”,苦心经营了18年的中国主要造船基地——福州船政局受到严重破坏,“我国被击沉之军舰计七艘,舰中军官士卒及办事人员等计一千五百余人,又艇船中士卒亦有五百余人,统计约二千余人,生还者只有十一人”11 。被击沉者包括福建水师旗舰,此外还有两舰逃出后自行凿沉,龙槽船十余和一大批小船被毁。福建水师主力丧失殆尽。仅舰船和工厂设备的损失在二百万以上。已耗官帑六七十万的台湾基隆煤矿也于战火中被迫炸毁。此外,还额外支出军费三千余万两,相当于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主要靠借外债(近2200万)填补这个窟窿。总之,损失比北洋海军购买军舰的全部费用大几倍,也比慈禧修颐和园的花费多。有的史家甚至说:“所蒙经济损失,估计在一万万两以上。”12 究竟是李鸿章那样主和而挨骂对国家有利,还是张之洞那样主战博得一片赞扬对国家更为有利?今天的读者应该不难作出判断。

甲午战争后的“卖国”与“贪污”

在19世纪大清帝国的内外战争中,李鸿章真正应该对失败负重大责任的是甲午战争。众所周知,限于篇幅,不必赘说。但要看到,这不但是两国之战,而且是两种制度之战,是不思改革的宗法专制帝国与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之战。李鸿章不过是无法挣脱极端腐朽的旧制度的牺牲品。问题是多年来不少人冀图超越这个基本框架,从李鸿章的人格缺陷中去寻找失败的原因,仿佛要是由其他品德高尚的大臣当政,历史就会改写,这就失之肤浅甚至误入歧途了。指控李鸿章是巨贪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李鸿章是贪官还是清官?此事过于复杂,很难简单断定。有的史家说了两件事:

一是李鸿章死后,吴汝纶负责编他的全集,编好后财力不够,只好删掉三分之二,仍需刻印出版费用二万七千两,李家出不起全部,辗转找到袁世凯拨给二万两,其余七千两由李氏后人筹集,全集才得以出版。

二是1895年,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上离任,淮军公所的余款尚有八百多万两,全数移交后任(当时官场风气,从中化公为私若干,比比皆是)。13 从中可以略见一斑。

丹祖说:“他接受了沙俄的巨款(300万卢布),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这是剿袭旧说没有认真阅读史料带来的错误。当时同李鸿章谈判的俄方代表维特(1849—1915,时任财政大臣)在他生前留下的回忆录中便明确地说:“我还记得当时欧洲谣传,说李鸿章受了俄国政府的贿赂,我必须说明这个谣言是毫无根据的。”14 以讹传讹,不足为训。

东南互保的是与非

丹祖说:“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当时正担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积极参与英帝国主义策划的企图以此分裂中国的‘东南互保’活动。”也是令人大惑不解的。难道东南也应按照慈禧的“上谕”,支持义和团的发展,像华北那样拆铁路、毁电线、杀洋人、烧教堂、诛教徒,让早已虎视眈眈的侵略者有机可乘才叫爱国吗?既然国家不是慈禧一人的国家,为什么不能为减轻人民的苦难,挽救国家的危难,而“乱命不理”呢?须知当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斩钉截铁表示:“廿五矫诏(指与列强宣战的诏书),粤断不奉,所谓乱命也。”15 这在专制制度下,弄不好是要杀头的。但如跟着慈禧宣战,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站在当时慈禧的立场上,他和张之洞、刘坤一合作维护东南半壁江山是大逆不道;如果站在中国和中国人的立场上,三位大臣是冒着危险立了一大功!连慈禧事后也承认他们做得对。国家不但没有因此分裂,还大大减少损失。“分裂中国”云云,既不符合实际,又混淆了是非界限,早就应该抛弃了!

2003年6月2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