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吴越争霸细解读(第3/3页)

公元前482年,摆脱伍子胥掣肘的夫差,再次发动了对齐国的进攻,一直打到今天山东的莱芜地区,将齐国的主力部队歼灭,这场大兵团远程攻击的杰作,也成了吴国霸业时期的最后一次胜利。战胜之后,吴王夫差在黄池参加会盟,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压服中原诸侯,成为当时的诸侯霸主。在这次会议上,吴国兵威之盛,让中原诸侯瞠目结舌。当时的吴国,数万大军按照红、黑不同颜色排成队伍,气魄之宏大,为中原历次会盟所未见,“如火如荼”的成语正是由此而来。然而就在同时,越国复仇的利剑,已经狠狠地刺来。

就在吴王夫差黄池会盟的同时,越王勾践趁机率领大军,重演了当年越国趁吴国灭楚时突袭的一幕。越国大军一举攻入到吴国的境内,夫差连忙回师救援,但劳师袭远的吴军,又怎是以逸待劳的越军的对手?几次交战都被打得大败,这时期的吴国实力尤在,以越国的力量尚不可能彻底击败他,于是在夫差主动求和后,越国随即见好就收,和吴国订立盟约后撤退。

勾践再次对吴国采取军事行动,是9年以后的公元前472年。这是吴国走向衰落的10年。早先被吴国击败的齐国,趁机南下攻击,占领了吴国的北方领土,西面的楚国也顺势东进,蚕食吴国的西部地盘。正好应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话。到了公元前472年勾践进军时,吴国已经四面楚歌,就差最后一口气了。终结吴国的是勾践,是年夏天,吴王夫差率领残部,被包围在苏州旁边的姑苏山上,夫差企图效仿当年勾践的做法,向勾践求和,但老谋深算的勾践,怎会重复夫差所犯的错误?求和理所当然地被拒绝,随后越军发起总攻,强大一时的吴国,就这样被灭国了。

灭掉吴国的勾践,在公元前472年,已经拥有了包括今天江淮,钱塘江的领土。随后勾践北上,和齐国、鲁国等国在徐州会盟,成为诸侯共尊的霸主,也是春秋最后一个霸主。之后的他开始了“兔死狗烹”的清洗行动。帮助他得国的谋臣文种被他杀害,一直作为他内应的伯喜被他赐死,惟独幸免的,是抢先一步逃走的范蠡,但这已经无碍于越国的霸业。为了巩固霸业成果,勾践将国都从会稽迁移到了山东琅琊,企图以中原诸侯国的身份号令群雄。一直到了战国时期,越国都依然是诸侯国中强大的一支。

勾践死后,其子孙又传承了6代,到了战国早期,这时候的越国国君,是王无疆,他在位的时期,是越国又一个争霸的高峰期。王无疆登基初期,主要和齐国争锋,此时齐国在位的国君是战国时期“一鸣惊人”的齐威王。面对越国的威胁,齐威王采取了“祸水西引”的政策,派使者以利益引诱,劝说王无疆攻打楚国,王无疆果然上当,结果被楚国打得大败,其江淮地区的领土被楚国兼并,而其原本在山东地区的领土,也被齐国吞掉。强大一时的越国一下子就分崩离析了。之后越国陷入了诸王子争位的内战中,到了公元前312年左右,越国被楚国平灭,楚国的势力也就因此达到了今天的江南地区。越国故土,从此成为了楚国的江东郡,后来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即是来自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