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以退为进(一)

官员虽然可升可降,可若是大功不赏,反而要左迁,那便是要寒了人心,所以六部侍郎自然是进不去了,另外入直军机处,慈禧太后自然是想都没想过,军机处就是如今的政事院,入此者必然为政坛翘楚,或者元老大亨,穆扬阿不过是任了一任的巡抚之职,六部尚书、总督均未担任过,入职军机,委实是太过夸张了。太后沉吟了一番,“穆扬阿在宁波府、天津任上都是专营财务,他在这一块的才干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若是入京,自然是要去户部的。”

一言既出,四处皆暗暗心惊,这满汉户部尚书都已满员,旗人出仕通道无比通畅自然不能去占汉人的位置,所以皇太后的话就直直的射中了宝鋆,这个军机大臣兼户部满尚书的宝配蘅,宝鋆的额角冷汗慢慢沁出,他自己却不敢多说什么,“宝鋆管着户部,井井有条,军机处还有这么多的差事,也是料理的分毫不差,这我是瞧见的,自然也要嘉赏的,我瞧着他实在是辛苦的紧,如今有了内行的人回来,宝鋆可以卸下重担,好好歇息一番了。”

宝鋆不敢说话,自然,他不愿意卸下这个六部之中最有油水的部职,可他也不敢说谢太后恩典,若是如此一说,那户部尚书的位置可就实打实的没有了。

没想到太后舍了天津巡抚的位置,居然是为穆扬阿选中了户部尚书!

这位置在道理上讲,说的过去,的确是为穆扬阿专门设置的升迁职位,可是,如此以来,宝鋆不是无故失去了户部尚书,这时候自然要有人说话,文祥抬起头来,对着珠帘后的皇太后和珠帘前的皇帝说道,“此事不可,太后,穆扬阿虽然是有功,可毕竟是在一省之地当差,且不说他资历如何,奴才只是怕他的能力不够,户部一事,千头万绪,非熟稔部事,心细如发之人才可担任,奴才怕是穆扬阿上不了手。”

“这话却是多虑了。”慈禧太后说道,“穆扬阿之才,大家均是有目共睹,昔日在宁波府,一力支撑东南半壁洋枪供给,茶瓷出口这些钱换来,这才打赢了发逆,平定了江南,当年还是肃顺在主政户部,他虽然没有克扣军饷,却也不能多给,若不是当年这么快的把火枪炮买进来,到了猴年马月都赢不了发逆。”

太后说话素来喜欢举证,“自穆扬阿到天津之后,天津堪比上海,赋税收了多少,工厂开了多少,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多少,在座的各位自然是知道的,不需要我多讲,大家伙觉得他要从天津那里挪出来,我自然是同意的,督抚久在一处,自然是弊病颇多,能时不时的换上一换,大家有了盼头自然是干劲更足,他到了京中,自然要给他一个好的。文山所说之事不足为虑,户部不是还有罗醇衍在吗,他自然也干得好。”

太后就连罗醇衍干的好的话都说出来了,实在是……众人按按腹诽,罗醇衍不过了为了安排清流的人监督户部而让他担任户部尚书的,素来就在户部说不上什么话,只是一味着鸡蛋里挑骨头,若是指望他料理户部,那洋务这里要钱的事儿,那是一件都别想了。若是让罗醇衍当家,还不如让穆扬阿,这两个都是坏消息,恭党自然要一力阻止,文祥说完,恭亲王说话了,只见恭亲王站在军机大臣的前头,不卑不亢得抬起头来,坚定说道,“穆扬阿自然是有才干的,只是宝鋆未有大错,便是免去户部尚书之职,似乎有所不妥,中外也会侧目议论纷纷,还请母后皇太后明鉴。”

“议政王你说的极是,有功必赏,有错必罚,这是为臣之道,宝鋆也不必放在心上,你在户部的差事,自然是办的极好的,军机处拟旨,明发嘉奖宝鋆,其子加封云骑卫,以正视听!”

“是。”恭亲王应下,宝鋆又连忙磕头,谢恩不已,不过这户部尚书的事儿还没定下,太后也没有松口,说让宝鋆继续当下去,只有一个嘉奖,似乎不妥当,文祥又问道:“那太后的意思是?”

“日后再议吧。”慈禧太后颇具威严的声音想起,“这事儿,我还要再斟酌一番,如今军机处的差事日趋繁忙,而且让与洋人的贸易日益频繁,户部的事儿也越来越繁重,户部是钱袋子,咱们的开销都要在户部拿出来,户部的位置实在需要咱们仔细定夺,今日已经说了这么多事儿,这事儿,日后再议吧。”

等到众人退下,皇帝站了起来,绕过帘子,不好意思得对着闭目养神的慈禧太后说道,“皇额娘,这事儿,实在是……”

“这有什么打紧的。”太后睁开眼睛,招了招手,皇帝温顺得坐在了皇太后边上,“你能尊敬师傅,又知道师傅们该要如何对待,额娘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者,你也年纪大了,读了史书。”太后的声音变得轻了,只有皇帝听得见,“也知道王莽周公的,咱们呀,要做明君,自然不能想着让忠臣鸟尽弓藏,可自然也不能不防着,免得什么时候身死国灭也不知晓,你的师傅们学问是精通的,这点自然毫无疑问,可如今办理洋务却是不行,你说,皇额娘为什么要把李鸿藻放在军机处,又不把你那些师傅们全部贬官,而是让他们继续在朝廷里?”

皇太后从未像这样说的明白,皇帝也不笨,但是毕竟年幼听得似懂非懂,但却有醍醐灌顶之感,“皇额娘的意思是总要有人看着六叔做事,是这个意思吗?”

“没错,皇帝,你能想到这点,就是不易了。”太后爱怜地抚摸着皇帝的身子,“若是无人看着,政事易歪,人心易变,你们那些师傅办洋务的事儿不行,挑刺是一流的,我留着他们,也是为了表示他们有所用处,为君之道,总是要拉一帮,打一棒,不让东风压倒西风而已。”

皇帝扶起皇太后,两个人走出珠帘,坐在了炕上,唐五福奉上了糕点,“你也长大了。”太后见到皇帝英姿勃勃的样子,不由得一阵唏嘘,“这千金的重担总是要放在你肩上的,凡事三思而行,做事用人不偏不倚,自然能超宗胜祖,成为一代明君,和皇额娘说说,过了年就亲政如何?”

殿内鸦雀无声,唐五福拿起托盘,悄无声息踮着脚往后退去,只有德龄抬起白眉,悄悄得打量皇帝的脸色,皇帝未曾想太后突然谈及此事,脸上微微一怔,“皇额娘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事情了。”

“那一日你额娘说了一句,我瞧着你也十四了,康熙爷这个时候也亲政了,是应该大婚然后亲政,所以来问问你的意思,若是看中了那个八旗家的小姐,自己和皇额娘说,总是要让你满意才是。”太后笑道,“大婚了再亲政,这就没什么不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