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新中华论(第2/3页)

但他还是错了,他以为逼得人家没法说话就成功了?清廷大权依然掌握在颐和园那位老太婆手中,各地督抚,朝廷六部,哪一个不是看慈禧的脸色行事?即便是下了诏,没有实力依然是空文一纸。

呜呜的汽笛声,让李默从深思中清醒过来,斜阳中的旅顺港犹如铺洒了一层红晕,淡淡的如同在北京城上空越聚越多的血色。

“恭喜少爷得子。”

李默一下船,龙国章这厮便屁颠屁颠的跑到身边乱拍马屁,还仰头对着甲板上一通乱瞅。

“得了,别看了,小巧母子还要在琉球静养一段时间。”李大少爷挠挠头,望着来迎接的几人,嘴角都裂到耳根了,因为两个月前小巧在琉球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喜得他那几天嘴角都笑抽筋了,只是他不喜欢铺张操办,只摆了几桌家宴,而龙国章那时恰好又去了密克罗尼西亚筹建新海军基地,没来得及赶回来喝到酒。

“老龙啊,你这马屁可拍到马腿上了,少爷有了儿子,就改叫老爷了。”

“管他少爷老爷呢,也叫不了多久了。”龙国章呵呵笑道:“咱少爷有了儿子,可他光绪爷现在恐怕连生儿子的心思都没了。”

李默听到他话中有话,连忙问道:“怎么了?”

“光绪帝被慈禧禁足了。”李恩富代龙国章回答道。

李默听完,叹了口气,光绪和慈禧的冲突正式开始了,禁足只不过是开胃小菜,等再过一段时间慈禧要废除光绪时,双方的矛盾将达到白热化。

有了车子代步,大家很快便到达了总参部,忙忙碌碌的军官顿时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临战的气息,尤其是龙国章和赵龙这两位,见到此情更是浑身都酥酥的,恨不能立刻挥师开拔。

进入会议室后,刚才还谈笑风生的众人立即全闭紧了嘴巴,神色也一个个严肃起来,墙壁上的地图前,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箭头和线条,所有箭头全都指向了一个地点。

北京。

“打不打?”李默扭过头,问道。

……

七月的奉天火车站里,热浪逼人,使得所有人都挤进了候车大厅,等待着从这里坐火车去长春或者旅顺。

旅奉铁路之后,奉长铁路也时隔近一年终于开通了,这使得两地间来往变得非常方便,而且到了十月,奉天至东港的铁路也要通车了。

清末时代,老百姓对新鲜事物的吸收其实并不算慢,尤其是南来北方的商人,随着东北三省的建设日益被人所知,不仅吸引了直隶,山东等地的商人前来,就连著名的山西晋商,和江淮一带的商人都源源不断赶来这里淘金,所以火车的客运量上升很快,从开始时旅奉每天三节车厢,到如今十节,上升速度非常快。

“杨先生,这真是少爷写的?”大厅里,一位年轻人捧着报纸,询问杨景镇道。

杨景镇这次是准备趁着学生放假,坐火车去长春拜访一位好友,如今推行了免费教育,不读还要罚款处劳役后,各家各户都不敢在把孩子留在家里了,何况这年头谁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那些原先世世代代不识字的贫苦人家得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激动地眼泪直流,甚至听说凤凰城一带几百位居民还组织秀娘,亲自给少爷和几位少奶奶各自做了身新衣服送去以做感谢。

学生多了,百姓识字读书的愿望实现了,但却苦了杨景镇这样的老师,只有到放假时才有空走亲探友。

杨景镇接过报纸,看到标题微微一笑:“不错,这是前几日少爷亲笔所撰写,你看不懂吗?按你这年纪,应该去识字读书,或者进工厂了啊?”

“呵呵。”年轻人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这不以前不懂,家里没让去嘛,前段日子倒是刚去,这……”年轻人不好意思说还不认识几个字,只得指着报纸尴尬道:“这不先生让我拿报纸回来好好学习嘛。”

“嗯,看报是个好事,等你毕业,也差不多都能看懂了。”杨景镇微微一笑:“得,还有空,我给大伙念念。”

杨景镇一说念报,人群呼啦一下围了过来,经过宣传和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报纸的重要,因为上面不仅有各类信息,还有发财的机会。

“新中华,齐携手。”

杨景镇清清嗓子,念出了标题后,环视一圈,笑道:“这是这篇文的题目,意思是少爷希望今后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建一个新的中华。”

说完,不等四周说话,继续念道:“华夏之初,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脚印,丈量后受孕,怀胎十二年生伏羲。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春秋世谱》中已有“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之言。

这便是我中华由来。

大夏之初,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入华夏。其后黄帝在涿鹿之战中败蚩尤,将九黎一族也并入我华夏之中。虞、夏、商、周皆为黄帝后裔,是名华夏。

由此可知,华夏之称早于春秋。

炎帝落败,其一部越洋漂泊,远赴海外各处,故今日由可见万里大洋之上,黄皮黑发屡见不鲜,虽无文献记载,但观其肤色,看其文明,皆承袭中土一脉。

华夏东迁之时,藏黎各族也逐渐东进,跟随华夏族人沿长江黄河入湘,抵吴,其间各族互通,婚配不绝,渐渐形成中华雏形。

后春秋各起,百家争鸣,更是促进了各族交流融合,秦灭诸侯,统一六国,更是从此中华一家,故中华不仅包容了炎族九黎,包含了藏,满,蒙,黎,苗等各族。

秦统一天下后,秦帝迷恋长生,遣五百童男童女从泰山出发,远赴扶桑求不老药,我中华从此扎根东瀛一地。之后汉唐,更是中华鼎盛,而当时西方仍是蛮夷之地,若不是因为我中华的司南带入,根本不辨东西,若无造纸,恐仍以绢帛数壳为书,若无火药,更无法造出枪炮。

如今千载悠悠,我中华文明日益璀璨,却也因人为划分各族而陷入相煎,使我中华无法再进一步,只得望海兴叹,空守浩土。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随着丝绸古道,和海上商贸传遍了世界各国,但近代以来却因为满族兴起而逐渐衰微乃至颓丧。

满族本是我中华各族中一族,但入关之后不仅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还屡屡闭关锁国,封海割地,更强迫使中华各族蓄辫,行满族礼,妄图毁掉我中华各族璀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