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升空(第2/3页)

一瞬间,所有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泪,从基地建设开始,为了火箭,为了国家,他们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里待了整整五年还多。

其中的付出和艰辛外人根本难以想象,但今天看到李默竟然以皇帝之尊将他们表示感谢,大家全都流泪了。

“皇上万岁!”

“新华万岁!”

不知道是谁带头喊了一声,所有人都高呼起了起来,一些胆大的研究员甚至还冲到了李默面前,只想握握皇帝的手说声谢谢。

为了感谢大家,李默不厌其烦的和每个人握手慰问,直到特斯拉唬着脸说试验时间到了,这才让负责安全的杜大壮松了口气。

大概也知道今日的试验格外重要,激动地人群开始安静下来,空气也渐渐凝固了起来。

这让杜大壮和李恩富都有些不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实验会如此重要呢?可当他们杂常林的带领下和大家一起步行越过一片树林后,就全都明白了。

“皇上,那就是东方一号。”

常林指向了树林中央一片不小的空地,见到空地中央那枚矗立在发射台上,带着大号尾翼,高约12米,直径1米,涂着腾飞巨龙图案的乳白色火箭后,李默的眼睛也变得雪亮雪亮。

顾不上几辆如油罐车般的特种卡车正通过一根根皮管为火箭注入燃料,李默便急匆匆的跑了过去,跟在旁边的杜大壮和李恩富更是瞪大了眼睛。

“常大人,这是啥玩意……”杜大壮第一次看到这种大家伙,拽着常林就问道。

“是火箭。”

“火箭?火箭是个啥玩意?是装备火箭炮的?这么大,该用多大的炮管啊?”面对无知的杜大壮,常林直翻白眼,只好粗略的把火箭和火箭弹的区别说了一遍,才立刻跑到了李默身边。

而此时作为总设计师,特斯拉已经为李默粗略的介绍了起来:“总长度是12.3米,直径1.2米,使用的是酒精和液氧混合燃料,在它的尾部我们使用了您提出的金属导流板设计,解决了方向控制问题。和之前的小火箭设计不同,它是一款真正的大型火箭,发动机也是全新设计的,单独测试时推力达到了9500公斤,根据计算,可以让它以每秒1000米的速度,将300公斤载荷发射到80公里外的地区。”特斯拉望着火箭,也是目光闪闪,似乎对自己五年来的埋头苦干杰作颇为自豪。

他的确有理由自豪,甚至李大皇帝都想抱着他亲上两口,因为这位“活祖宗”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从外形看这几乎就是二战时德国V2导弹的翻版,只可惜数据上还差了些,但考虑到时间毕竟相差了超过20年,技术上即使有特斯拉这样的天才,可国内的流体力学、火箭发动机等技术也只是刚刚兴起,能达到这种技术程度已经能傲视全球了。

特斯拉是这项计划的最关键人物,他主导了最重要的飞行控制和发动机两个项目,虽然李默身为发动机专家,但在火箭发动机上却一窍不通,幸好他还知道导流板等小技术,所以也为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些帮助。

其实早在通过默写出来的残缺相对论将爱因斯坦收归帐下后,李默就已经秘密的提出了研制火箭计划,为了掩人耳目,这个计划被混在了国防部一系列普通武器项目当中,还把基地建设在了偏远的中西伯利亚腹地。

当然,这里仅仅是实验基地,还不是后世类似酒泉和休斯顿那样的综合航空发射场,因为特斯拉说,这里建设发射场位置不佳,只不过那些都是以后的事情,要等到战后火箭技术成熟后才会考虑重新选址,建设真正的大型航天基地。

“皇上,特斯拉先生,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就在特斯拉和常林兴奋的为皇帝陛下解说东方一号火箭时,几辆燃料车已经开始撤离,为了确保安全,李默和所有技术人员都被安置在了一栋厚实的钢筋水泥暗堡里观看。

“那就开始吧。”李默淡淡的点了点头,手心里却早已捏了把汗。

“倒计时开始。”

“10、9、8、7……”

随着一声声的报数声,所有人的心跳都开始合着节拍剧烈跳动,虽然李默不知道这种火箭进度是不是能赶上这场战争,但能够研制出真正的火箭,并且通过该计划为国内培养出了大批专业人才,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点火。”

“砰。”

清脆的口令声中,所有人都看到,在一声类似爆破的声音中,笔直如利剑般刺向天空的东方一号火箭尾部突然喷出大股黑色浓烟,紧接着橘红色的火焰便陡然从尾部狂涌而出。

强劲的喷射流,慢慢将火箭推离了发射台,随着火焰中央变成了近乎透明的淡青色,火箭上升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即使心底最有把握的特斯拉此刻也是呼吸不畅,面色严肃无比,因为从之前大量的火箭试验来看,发射阶段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而常林和那些研究员更是手心里都冒出了汗,至于杜大壮更是早已不堪的长大了嘴巴,似乎还不明白这么个大家伙是怎么飞起来的。

火箭,在众人的期待中越升越高,一道浓粗的尾焰航迹紧紧跟随在后面直上九天。虽然渐渐看不清楚了,但大家却都保持着姿势,如雕塑般看着角落里的摆钟一格一格走动,屏住了呼吸。

几分钟后,当电台里同时传来天空侦察机和地面观测站汇报火箭落到80公里外预定目标区域后,所有研究员,连特斯拉和李默也都遏制不住狂喜,欢呼着跳了起来。

虽然事后得知火箭还是偏斜的厉害,但这点小瑕疵已经不能改变新华站上了时代科技巅峰的事实。

望着观察窗外那道逐渐散开的烟云航迹,李默带着喜悦缓缓坐了下来,问杜大壮要了支烟。

此刻,他终于可以完全放下心来,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远程大型火箭迟早会矗立在这里,那时只要将它和保密程度更高的核子计划合并起来,新华将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巅。

除了发现自己转世和亲身参与甲午外,这次逗留安加尔斯克看火箭试射,或许是李默第二次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时刻之一,所以在常林等人的鼓动下,还激动地写下了“欲与苍穹试比高、直上九天摘银河”十四个大字。

观看完发射后,李默选择了在基地和近千位航天科技人员一起共进晚餐。

大家都知道李默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对未来的把握,但当这些科技人员在晚餐上听到李默对未来航天技术的畅想,谈到将来要利用火箭进行载人宇宙飞行,甚至登上月球后,都直接傻了。

即使连航天总设计师特斯拉,都没想到李默竟然有这种近乎幻想般的伟大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