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武夫当国(第2/2页)

第六师团在日军的战斗序列中已经算是排名靠前的,但就如第六师团那样的部队,秦致远随便拿出麾下的一个师,有足够的把握以一敌二。

“若真有那么一天,陆某愿附骥尾。”陆徵祥表情激动抱拳而起。

“陆兄,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遑论凤头骥尾。”秦致远真心实意。

民族国家的复兴,单单靠某一个人肯定是力有未逮,总是需要无数人为之努力奋斗。秦致远现在手中有外籍军团,武力这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政务这方面就差得远了。

秦致远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也明白最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现在秦致远已经开始动作,童子军里未来肯定会涌现大量的人才,但在此之前,秦致远必须借助现有的人力。

如陆徵祥这样的人才,无论是学识还是对于国内国际的了解都是上上之选,只可惜入了外交一途,表现又太过卓越,没有机会进入政界。如果有机会,以陆徵祥这样的学识和眼界,未必就不能游刃有余。

“秦督所言极是,只可惜国内为政者个个目光短浅,只顾自身利益,不从大局出发,纵然是有那么寥寥几个有雄心壮志的,亦不得不随波逐流,只能令人徒唤奈何。”陆徵祥言里言外透露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个人的力量毕竟抵不过大势所趋,国内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就算是某位督军想结束这个乱世,也是力有未逮。但一战期间至二战正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间节点不能趁势而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又将遥遥无期。

“这种事不可能寄托在别人身上,既然让那些尸位素餐的督军们退位让贤难上加难,那就让他们不得不让,若是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为身家性命计,想必那些督军会明白个中厉害。”秦致远不打算提高那些督军们的个人素质,既然他们不行,那就换别人来干也就是了。

民国的督军沿袭自清帝国,名义上只是一省军界首脑,政务由省长负责。但乱世一起,督军们凭借着手中的枪杆子纷纷上位,要么驱逐不听话的省长,要么是逼迫省长同流合污,真是丑态百出。

武夫当国,一直都是中华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