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讽刺(第2/2页)

现在就想唾秦致远一脸的范海尔司马不灰心,继续游说:“关于保护伞和那些东印度当地公司以及教堂的合同,女王陛下可以成立一家公司,把那些合同转接过来。请放心,女王陛下会给您一个令您满意的价格。”

虽然秦致远已经加入法国国籍,但范海尔司马还是避免使用诸如“华人”之类的词汇,尽量避免刺激到秦致远。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贵国能够保护好华人在婆罗洲的利益,您所说的那些当地公司,绝大多数都是我的同胞兴办的,而在此之前,他们虽然缴纳了足够的赋税,但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利。”秦致远不遮掩,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不满。

范海尔司马注意到,秦致远对于荷属东印度,一直是在使用“婆罗洲”作为代称,这并不是个好现象,范海尔司马有点警惕。

“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您应该知道,当您在欧洲取得如此成就,东印度政府肯定会调整对当地华裔的政策,某些带有指向性的政策将会得到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可以向您保证,肯定会有华裔的参与。”范海尔司马开支票,但没有盖章。

范海尔司马说的确实很好听,因为秦致远的出现,华人的地位水涨船高,荷兰政府会考虑修改婆罗洲针对华人的歧视政策,并在这个过程中邀请华人参与进来进行商讨。

这个“商讨”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可阿尔巴尼亚有“哈吉斯”一样,婆罗洲的华人中,肯定有人愿意和荷兰政府合作,并且这样的人还有不少。

毕竟目前荷兰人在婆罗洲华人中推行的是“甲必丹”制度,这种制度本质就是“以华制华”,荷兰政府想找一些亲荷华人并不难,如果参与商讨政策的华人都是“甲必丹”,那么这些政策的倾向性可想而知。

“范海尔司马先生,有个问题我很想问你,在婆罗洲,华人需要向荷兰政府缴纳的赋税,可曾少过哪怕是一个荷兰盾?”见范海尔司马尴尬摇头,秦致远继续追问:“既然如此,婆罗洲政府为什么要苛责华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比那些婆罗洲的土著更能干?”

虽然范海尔司马否认,但实际上秦致远说的就是事实。

正是因为华人太过能干,才会引起荷兰当局的警惕,一旦让这些本身就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华人拥有政治权利或者是武装力量,荷兰想保住婆罗洲难上加难。

当然了,这些话,肯定是说不出口,虽然事实上的确如此,但如果就这么宣之于众也实在是显得荷兰政府太过无能。

“范海尔司马先生,我有个提议,关于华人和婆罗洲本地人的冲突,我希望婆罗洲政府能保持中立,反正不管到最后谁是赢家,该有的赋税一分都不会少。”秦致远笑吟吟的建议。

中立?

这真的是秦致远对荷兰人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