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独立(第2/2页)

随即有数十个工作组奔赴全国各地,禁止针对原住民的袭击再次发生。

但此时为时已晚,在二月底的人口统计中,兰芳大公国境内共有370万人口,本地原住民不足30万,成了标准的少数民族。

在此后的半年内,当初因为战乱逃入山林的原住民陆续返回家园,但本地原住民的数字始终也没有超过50万人,在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浪潮中,原住民彻底边缘化,再也没有形成过任何有规模的势力。

二月底的人口统计,包括了从马来亚和民国东南省份迁入的新移民,以及兰芳本地的华人。

直到此时兰芳大公国的诸位领导人才知道,在兰芳大公国的这片土地上,之前生活着超过150万华人,其中有相当多一部分都是黑户,更多的华人和本地人通婚产生的后裔,则是在殖民时期不敢表露身份,被划为本地人一列。

现在情况已经截然不同,只要和华人沾点边的,马上就会承认华人身份。甚至是那些纯粹的本地人,只要会说两句汉语,不管如何的拐弯抹角也要和华人扯上关系,于是又有近百万具有四分之一华人血统,或者是八分之一,甚至是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华人血统的本地人出现,这些人也被兰芳大公国接纳,成为兰芳大公国的一部分。

汉语终于成为兰芳大公国的唯一官方用语,“荷兰语”和“爪哇语”虽然没有禁止使用,但已经没有了任何地位,报纸上的文字是汉语,政府部门出台的政令上使用汉语,学校教育使用的是汉语……

如果不精通汉语,就无法在兰芳大公国谋取任何职位,甚至连商店里的售货员都会装作听不懂荷兰语和爪哇语而拒绝交易,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针对荷兰语和爪哇语,但针对随处可见,已经不需要刻意强调。

因为秦致远的“法国属性”,法语的地位在兰芳大公国倒是水涨船高,这一方面的原因固然是因为秦致远也是法国人,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已经重返兰芳大公国的“保护伞”公司成员,多少都会几句法语。

是的,兰芳大公国成立的第一时间,“保护伞”公司就宣布重返兰芳大公国,和“保护伞公司”一起抵达兰芳大公国的,是英、法、美等国派驻兰芳大公国的大使。

从这个反应速度上,就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于兰芳大公国的态度,他们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宣布承认兰芳大公国,并且谋求和兰芳大公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甚至就连身陷囹圄的威廉皇储,也在呼吁德国和兰芳大公国尽快建立关系。

嗯嗯,虽然秦致远代表的民国和法国和德国处于交战状态,但兰芳大公国可没有和德国宣战。

这可真够乱的!

而已经加入法国国籍,本身还拥有民国国籍的秦致远受邀担任兰芳大公国的国王,在欧洲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欧洲是有这个传统的,如果本国没有一位威信可以获得普遍认可的人,那么就从其他国家请个人来担任本国国王。

英国、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等,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