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最后的抗争(第2/2页)

秦致远虽然是兰芳大公国的国王,但兰芳大公国并没有和德国宣战,他们可以自由前往德国,进行他们想做的任何贸易。

11月12号,就在《停战协议》生效的第二天,这个代表团抵达鲁尔工业区的艾森,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评估克虏伯公司的工厂。

威廉皇储的堂弟接待了他们。

为了迎接兰芳代表团的到来,德方戒严了火车站,把马车一直开到站台上。

因为丢掉罗马尼亚,德国已经没有了石油来源,德国人的所有机器都无法开动,就连拉车的马匹也变得稀少,很多马都被当作食物吃掉。

“张,欢迎你的到来。”克里斯托弗表情苦涩。

“殿下,很高兴见到您。”张天运彬彬有礼。

这个所谓的“兰芳代表团”,其实是由秦致远从雷诺工厂和科西嘉抽调的工程师们组成的,他们不负责谈判,只负责评估机器状态,而相关的谈判工作,秦致远和威廉也已经完成。

“走吧,让我们快点结束今天的工作。”身为皇族,克里斯托弗的内心充满屈辱和难过。

但那又怎么样呢?

身为皇族,克里斯托弗在和平时期享受过因为身份带来的所有荣耀和利益,那么当灾难到来的时候,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既然“无条件投降”是德国皇室做出的决定,那么皇室就必须要承担这一切带来的屈辱。

克里斯托弗对此有清醒认识,如果说感到难以忍受,那么现在德皇威廉二世以及威廉皇储的感受会比克里斯托弗刻骨铭心一百倍。

这么想着,克里斯托弗勉强能心平气和的面对张天运他们。

但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在克虏伯工厂门口,资格最老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希·克虏伯孤身一人站在门口,竖起手中的拐杖,拦在车队面前。

弗雷德里希·克虏伯身后,是上万名工人,男女老少都有,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还是稚气未脱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克虏伯人。

包括弗雷德里希在内,他其实根本不姓克虏伯,但从11岁进入工厂,弗雷德里希在克虏伯工厂里呆了70年,所以他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克虏伯,以示对克虏伯公司的忠诚。

“年轻人,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只要克虏伯人还有一个人活着,你们就无法得逞。”白发苍苍的弗雷德里希简直连拐杖都要拿不稳,但他还是用拐杖颤颤巍巍的指着奉命开道的德军上尉,寸步不让。

“先生,这无法逆转。”上尉面无表情,他已经被战争折磨的麻木了。

“不,我们还能坚持,不应该就这么放弃,我们工厂里还有十万工人,机器完好无损,我们还能工作……”弗雷德里希老泪纵横。

弗雷德里希何尝不知道工厂被拆解已经不可逆转,但不管是感情上还是精神上,弗雷德里希都要进行最后的抗争,哪怕无济于事。

“对,如果你们不想作战,那就让我们去!”一名身穿工装的工人越众而出。

“你们不能这么做,这会毁了克虏伯,这会毁了德意志……”有女人在哭喊。

马车内的张天运和轩辕两兄弟面面相觑,他们有种预感,也许这一次德国之行不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