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相对完美(第2/2页)

而身为国王,秦致远并不直接干涉首相黄博涵的工作,但有要求黄博涵解释的权利。

如果秦致远对于黄博涵对于某件事的处理感觉不妥当,就可以要求黄博涵解释,如果黄博涵的解释能够获得秦致远的认可,那么就没有问题。但如果秦致远不认可黄博涵的解释,秦致远就可以更换首相。

简单说来,兰芳的政治体制有点像明代的内阁制,只不过是把“首辅”这个职位更名为“首相”,首相受国王任命,国王并不干涉首相执政。

当然了,兰芳的具体政策和明代有很大不同,比如商税和海贸,兰芳肯定不会向明代那么迂腐,任由商人赚的盆满钵满国家却虚弱无力。

而同时,在兰芳国内,军方的地位远强于明代,这也对文官政治集团形成有力制衡,那些遍布全国的驻防军队,就是秦致远的眼线,只要兰芳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秦致远的耳目。

而在文官集团内部,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利益集团,比如目前的兰芳,就已经开始有了分化的苗头,比如说以黄博涵为代表的本土派和以黄富贵为代表的军团派,他们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而这也会形成制衡,不会任由某一派独大。

兰芳首相的任期是不固定的,如果秦致远认为首相干得不错,那么首相就可以一直干下去,但如果首相的执政出现连续失误,或者内阁通过了对首相的不信任案,秦致远就要更换首相,选择一个大多数人都同意的人选担任首相。

必须要指出的是,兰芳的首相并不是民选,这样会最大程度的减少内耗,同时也会有较强的施政延续性。

这样一来,首相不会因为顾及到选民的利益向短期利益屈服,会更加注重长远利益。

与此同时,秦致远还建立了完全独立的司法系统和监察系统,这两个系统不受政府控制,而是受国王直辖,这样以来,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加强司法监督,并且减少官官相护,沆瀣一气。

这样的一个政治结构,虽然不说是完美的,但至少是相对完美的,因为各方的权利都有制衡,并不存在一家独大的现象。

当然了,如果必须找一个,那么王室就是兰芳至高无上的存在,这一点没有异议。

纵然是已经看上去相当完善,秦致远还是做好了随时微调的准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某一种政体会一直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只有不断地调整优化,适应生产力的进步,那才是老成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