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2/2页)

福煦本人在法国拥有巨大声望,从军几十年,福煦的门生也遍布整个法国,其中有些人混得不错,目前在法军中身居高位;有些人就比较失意,正处于个人军事生涯的低潮期。

福煦利用自己遍布法军的各种关系,从法国雇佣了数百位职业军官,作为军事顾问加入兰芳军队。

这些军事顾问广泛存在于各军中的参谋部,他们在兰芳军队的正规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人,兰芳军队的正规化不会如此的顺利,不会达到目前的效果。

再安排来自法国的职业军官进入参谋部的同时,福煦在望海州的三发市成立了陆军学院和海军学院,用来为兰芳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军官梯队。

这一举措受到了秦致远的大力支持,于是在秦致远的干预下,陆军学院被分为步兵学院和炮兵学院,又增加了空军学院和装甲兵学院,兰芳终于在真正意义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军事院校。

其实早在科西嘉岛时期,秦致远就设置了军官学校,不过那个学校更类似于短期培训班性质,并不能真正培养出科班出身的军官,这一直是秦致远心中最大的遗憾。

现在好了,在福煦的帮助下,兰芳的军事院校成立的非常顺利,并且在一开始就拥有一个相当高的起点。

说实话,外籍军团虽然看不上法军的战斗力,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法军在某些方面,很有自己的独特思想。

比如炮兵,法军就拥有现在全世界最优秀的炮兵。

早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军就非常重视炮兵的培养,福煦、利奥泰、贝当、甚至是已经淡出大众视线的尼维勒,他们全都是炮兵出身。

在世界大战刚开始的时候,法军的炮兵建设走入了一个误区,小口径的速射炮成为法军的主力火炮,对于大口径重炮则不甚重视。

法国人毕竟有底子,当在实际战争中发现自己已经走入误区,法国人及时反省,开始重视重型火炮。

到了世界大战末期,在西线发生的几乎所有战役中,法军部队一直是以炮兵的形象出现,他们的重炮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德国人造成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德军炮兵给协约国部队造成的威胁。

嗯嗯,不管法军如何没落,他们总有可取之处,秦致远就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