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跟不上节奏(第2/2页)

“怎么可能会没用呢?我们可以研究射程更长的鱼雷,鱼雷一样会成为军舰的噩梦!”千叶太郎脱口而出,成功赢得伊藤智二的怒视。

对此张友和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日本现在不允许保留军舰,所以日本人就算是研究出更好的鱼雷,也没有用武之地。

而同时,兰芳的科研部门也在研究鱼雷而且进展顺利,已经突破了好几个技术难点,假以时日,兰芳的鱼雷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不过这些东西,张友和就没有必要向伊藤智二解释,新式鱼雷的资料属于保密范畴,伊藤智二他们永远也无法达到接触这些核心科技的级别。

听完张友和的解释,伊藤智二也没了追问的心思。

如果从传统科技层面,兰芳的技术底蕴或许确实不如日本人深厚,但如果从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对战术的理解上,日本人无疑要差出兰芳一大截,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兰芳和日本这场战争的结果就能看出来,日本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就被兰芳打得满头是包。

“而且我们目前的建造方法是分段建造,更多的应用模块化设计,比如‘海参崴’号这样的战列舰,如果是我们兰芳来建造,那么最多一年,‘海参崴’号就能下水,根本不需要两三年时间。”张友和有意无意的显摆。

分段制造法,这并不是秘密,美国人目前正在应用,否则在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也无法完成一艘战舰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一共14天的世界纪录。

听到张友和这么说,伊藤智二更是只能沉默。

日本人也了解过分段制造法,但日本人无法把分段制造法变成现实。

日本人怎么说呢,他们的素质确实不错,执行力也足够,但在创造力这方面,日本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一件事,你告诉日本人应该怎么做,日本人能给你做的尽善尽美,但如果你告诉日本人你看着办,那好吧,结果只能是一团糟。

就在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抵达金兰湾造船厂厂长黄银鎔的办公室,看着站在办公室门正当壮年的黄银鎔,再看看身后一脸死灰没有丝毫生气的千叶太郎他们,伊藤智二不得不承认,真的是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