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人道主义(第2/2页)

“话不能这么讲,国家形象还是要考虑的,陛下的形象不容玷污,驻日司令部那边就算是要对付那些暴乱分子,也要讲究个方式,最起码别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这样咱们面上也能过得去。”陆徵祥也没有让吉拉尔丁停手的意思,那些暴乱分子肯定要对付,不过事情总是能做的委婉一点。

“讲究什么方式?把日本人的嘴巴都扎起来?还是把东京的那些洋鬼子全都扔进东京湾去?咱们既然做得出来,那就不怕人说,爱怎么说怎么说,还能少咱们一块肉不成?”陈康健还是很有战斗力的,道理上说不过还能胡搅蛮缠。

纵然是陆徵祥拥有一张外交官的铁嘴,也在陈康健的厚颜无耻上败下阵来,真是人不要脸天爷难管。

“话也不能这么说,他们可以抗议咱们,咱们也可以抗议他们,英国人不是那这个话题攻击我们吗?很好,找几个布尔人过来,咱们弄一个‘布尔人大屠杀调查委员会’,看看英国人怎么办!还有美国人,咱们找几个印第安人过来,我就不信印第安人对美国人的屠杀没有怨言。”秦致远准备以毒攻毒,反正大家屁股上都不干净,要丢人的话,那就一起丢好了。

其实说到人道主义灾难,西方人习惯是使用双重标准衡量这个词汇。

秦致远曾经去过二十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在哪里见识过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巴勒斯坦曾经是波斯人组成的国家,一战后,英国人开始让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从此犹太人是越来越多,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先是和巴勒斯坦分庭抗礼,然后就开始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兴建住宅区,到秦致远去的时候,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成城市里的一个个小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巴勒斯坦人只能用石头和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抗衡以色列人的坦克。

如果没有外界的关注,用不了多少年,巴勒斯坦就将不复存在。

而这些,在二十一世纪根本就无人提及。

这就是西方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