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以工代赈(第2/2页)

只要饿不死就有希望。

地震后的东京百废俱兴,整个城市已经成了一片巨大的废墟,几乎所有的砖石结构房屋全部倒塌,木质结构的房屋虽然倒塌的并不多,但也没有逃掉随后的大火,比起废墟的清理工作,更重要的伤员的抢救和灾民的安置,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驻日司令部的军医们是最忙碌的,平均每名军医每天要处理上百名伤员,地震刚开始的三天内,很多军医连续不眠不休工作了三天三夜,已经有人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些人马上被树立为典型,在《每日新闻》和《朝日新闻》上大肆宣传。

可以说那些曾经敌视兰芳政府的日本人对兰芳政府的改观就是从这些军医们开始的。

其实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所有的军队也只有PLA一家会把野战部队投入到各种抢险救灾中,PLA这样做是因为生而俱来的光荣传统,是为了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所以每一次大灾大难都会成为凝聚民心的机会。而在日本,兰芳军队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带来的震撼就更大。

兰芳军人因为地位颇高,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带着点高傲气质的。

这个“高傲”和“傲慢”不一样,普通民众向兰芳军人求助的时候也会获得帮助,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军人骨子里那种生人勿进的疏远,日本人对于这一点的感受更深。

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当绝望充斥着这个城市所有角落的时候,正是以前对日本民众“生人勿进”的军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正是这些军人们把他们的口粮让给了灾民才让数百万市民活下去,是他们把帐篷让给了伤员,让伤员们得到良好照顾,而自己风餐露宿,同样的又是他们把很多还被废墟埋住的灾民一点一点扒出来——

真的是扒,现在可没有大型机械进行破拆,只能是肩扛手抬。

这样的军人,哪怕是敌人,恐怕对他们的感觉也只能是又爱又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