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北伐(一)(第2/2页)

此时韦泽觉得自己能够封王,或许与他主动请求杨秀清安排秦日纲到安庆有关。在太平军打进天京城之后,秦日纲乃是天官正丞相,韦泽是冬官正丞相,两人级别相差不少。若是韦泽没有封王,秦日纲在安徽就能指挥韦泽了。即便是指挥不了,双方的摩擦也是不可能少的。

眼下韦泽封了齐王,地位就在秦日纲之上。作为太平天国的老兄弟,秦日纲的资历比韦泽深厚很多,韦泽也不可能完全制服秦日纲,把秦日纲变成韦泽的部下。这样大小相治的模式,韦泽看书的时候见过。不过参与的一方亲自体会,这倒是第一遭。韦泽倒是没有生杨秀清的气,他觉得杨秀清这样的处置倒是让他好好的上了一课。

作为对杨秀清的回报,韦泽把自己在安徽建设的过程向秦日纲和盘托出。

令韦泽有点意外的是,这位前辈并没有对韦泽的所作所为横加指责。琴日钢不仅没有批评韦泽实施的政策,竟然还努力的向韦泽学习在安徽如何实施“完粮纳税”的要领。这下韦泽反倒有些紧张了,他怕秦日纲有鸠占鹊巢的意思,所以要求秦日纲暂时不要动安徽新建的官僚体系。毕竟韦泽所建立的官僚体系都是经过专业培训,以及针对性的政务实践。若是秦日纲真的想在这里头插一杠子,哪怕是与秦日纲闹僵,韦泽也会极力阻止。

结果韦泽一表态,琴日钢立刻就表示愿意支持韦泽的工作。双方进行了一番互相摸底的商讨后确定,韦泽先将安庆交给秦日纲驻扎。秦日纲不是一个人到的安徽,而是带了五千多人的直属部队。在驻扎期间,秦日纲可以派遣一部分信得过的人,接受韦泽的政务训练。在韦泽确定培训完毕之后,这帮人在安庆接掌政权。

随着秦日纲部队力量的增加,韦泽逐渐把自己的核心力量转移到庐州一带。主要面对的方向将是淮河。秦日纲则掌握安庆为中心的安徽长江地区的军政大权,负责应对东王杨秀清在长江流域的作战要求。

达成了协议之后,韦泽也大大的松了口气。有秦日纲作为后盾,并且应付杨秀清的要求,韦泽就能在淮河流域专心与清军作战。如果能稳固的占据淮河,沿着淮河把根据地向东推进。一旦韦泽能以大兵团占据徐州,彻底完成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整个满清的北方与南方的联络就会中断。那时候太平天国就完成了历史上南北朝的格局,双方以淮河为界实施对峙。

在那个时候,南朝总是能有力量发动北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