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永兴(十一)(第2/2页)

“呦!您家难道是开盐巴铺子的?”郑玉凤笑道。

“这却不是。”那穿长衫地答道。

郑玉凤声音清脆,她带了点揶揄的语气说道:“我们来卖东西呢,自然是想让镇子里头的各位知道我们光复军不是土匪,更不是强盗。这盐巴便宜,我们当然知道。在这里买几百斤,拿出去一卖,就能翻一倍的钱。你真当我们不知道现在这边的盐巴一斤卖六十文么?所以我先说清楚,一家最多买十斤。多了我们可不卖。”

此时也有些其他百姓围拢来看热闹,听郑玉凤这么说,百姓登时就来了兴趣。光复军盐场的生产出来的粗盐运到佛山,利用了钢铁厂的废热,过滤之后二次结晶出来的精盐。白花花盐粒没有任何杂物在里头,看着就喜人。

湘阴渡的百姓从来没见过这等好盐,有人不信,要求“尝尝看”。经过郑玉凤的同意后,那位依照着农民的那股子个性,一把盐丢进嘴里。片刻之后,整张脸都皱吧起来。他也说不出话来,直接去旁边人家的水缸那里,把脑袋埋进去就是一通猛灌。看到是女性来卖货,百姓们的恐惧感自然下降了很多。又看到这一幕,百姓们更是哄堂大笑起来。

郑玉凤也是笑,女战士们也是忍不住笑。转眼间,几个小时前剑拔弩张的局面被大大缓和了。

这些日用品卖的不错,这帮百姓们不仅买到了从来没见过的好盐。也买到了从来没见过的钢针。这年头的针基本都是铁针,做鞋底的锥子针头非常粗大,若是不够粗大,一用力就得弯。这点别说是百姓,就连光复军自己的服装厂也一度被这个问题困扰。出了钢之后,大规模生产钢针的课题就被拿了出来。现在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淘汰了铁针。现在拿出来销售的钢针质量更是超过以前,针的尺寸大小各异,都分开插在纸板上,尾部上都穿了漂亮结实的加丝棉线,一看就喜人。

买卖开张之后,东西就卖的很快。百姓有些买了东西也不是立刻就离开,一些女性忍不住壮起胆子留下来和这些穿着奇怪军服的女军人聊几句。她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们的东西为什么卖的这么便宜?”

“为什么湖南这几年东西价钱那么高,因为湘军在各地收税,做买卖的人先被湘军收了税。他们把东西卖给你们的时候,当然要把这些钱给加到里头啊。不然他们就得赔钱。可湘军从来不敢对我们光复军收税。他们敢向我们收税,他们就会被我们打死。所以我们的东西自然便宜。”郑玉凤声音清脆,这话又说的充满自豪,声音听起来更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