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基本原则(八)(第2/2页)

这道电文来自徐州,上面只有五个字,东捻军大败。韦泽原本以为捻军面对疲弱的清军即便无法取胜至少也不会失败,却没想到捻军竟然大败。满清在此时还能击败捻军,这没道理啊。

令韦泽感到意外的情况在满清那边就是天大的喜讯,但是此次喜讯中有着令满清一方极为不爽的杂音。帮助清军获胜的重要助力就是以济宁为中心自称齐王的苗沛霖。

“启禀太后,这苗沛霖居心叵测,现在虽然奴颜婢膝的求朝廷接纳,可此人绝不可信。”恭亲王奕訢一点都没有要为苗沛霖请功的意思。

东宫太后慈安没有立刻回答,她想了片刻之后说道:“把此战的局面再说一次。”

恭亲王奕訢对整体情况也不是特别清楚,方才说的也多有不清晰的地方。东宫太后慈安要求他继续说一遍,恭亲王奕訢经过方才的叙述,对整体情况有了些把握,他再次陈述起来。

满清现在有三大敌人,光复军、太平军、捻军。满清手里四大军力,湘军、淮军、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八旗与绿营。不管是满清的哪一支军事力量,都没有胆量去挑战光复军。光复军此时也没兴趣北上。双方反倒是相安无事。太平军在西北与千万级别的敌人苦战,也无力东顾。满清的四支主力除了八旗与绿营毫不动弹之外,其他三支都在与东西两支捻军苦战。

得知湘军淮军屠了涡阳,两支捻军先后南下,逐渐脱离在直隶的战斗。这固然让湘军与淮军陷入了苦战,但是满清也得以比较从容的把三支主力都放到河南与山东。在山东南部割据的苗沛霖就显出其重要性。

满清一直没有进攻苗沛霖,理由非常消极。有苗沛霖挡住南边的光复军,满清至少还能轻松点。苗沛霖也向满清求封王,双方虚与委蛇,整体上相安无事。让满清意外的是,苗沛霖对东捻军相当敌视。他先提出来与满清私下合作,满清也死马当作活马医,也就暂时答应了。

捻军的优势在于他们中间有大量的人靠贩卖私盐过活,对于河南与山东的道路非常精熟。苗沛霖出手打击这帮私盐贩子,掐断了捻军的情报线。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对东捻军主力狂追不舍,从河南追到山东,经过三十几天的追击战,加上苗沛霖通风报信,也对捻军实施了一些拦截。双方最后在菏泽附近进行了决战,一万两千蒙古八旗对六千捻军主力,最后蒙古骑兵惨胜,歼灭了东捻军主力。

苗沛霖自以为得计,就向满清再次提出“求封王”的请求。

恭亲王奕訢讲完之后,再次对东宫太后慈安说道:“太后,苗沛霖绝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