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一)(第2/2页)

时代变化之快,韦昌荣回想起来也忍不住沉默了。短短的三十年,中国每一年的变化都可以说有限。不过站在经历过这三十年两端的人,韦昌荣一时找不到评价的言语。这种变化的确是全方位的,曾经蒙在中国人眼前的浓厚的黑暗与混沌,在这三十年中已惊人的速度消散了。韦昌荣这种走过几万里路,坐着火车跑了十几万里路的人,世界在他眼中逐渐展现出真实的模样。那些一生活动范围不过几百里的人,通过文化教育,通过报纸,以及最新出现的收音机,这个世界也在他们眼前逐渐展开。韦泽曾经把那些“饱读诗书”的人通过《贱民法》打进了无尽深渊。可随之出现的可不是文化的衰落,相反,在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被抛入垃圾堆之后,曾经没文化的百姓们已经变成了曾经的文化人更有知识的存在。

三十年前还不知道到哪里寻口活命粮食的人民,马上就要面对粮食吃都吃不完的局面。站在历史两端看世界的时候,真有种目眩神迷的感觉。这种天山地下的区别,让人很难明白,到底是革命之前的中国身处无尽的噩梦中,还是革命之后的中国在前所未有的美梦中沉醉不醒。

“我不管中央委员会的那帮人怎么想。中央委员会就是要讨论问题。上一个议题已经结束了,下一个议题就要开始。不管上一个议题对他们来说到底有多重要,他们觉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觉得自己没达成目的,所以死了都不肯放手。结束的东西就是结束了,过一天少两晌。该往下走的就往下走。”韦泽对韦昌荣说道。

“他们要是死活不肯往下走呢?”韦昌荣问。

“不肯走,咱们拉着也得往下走。而且我是这么觉得,这帮老兄弟们能走到现在,最起码的东西不至于缺乏。他们若是真看到死活不走就会被抛弃的话,他们还是肯往前走的。另外,他们就算是不走,你觉得那些没有开国经历的这帮年轻人真的会对他们的资历感兴趣么?对年轻人来说,开国老家伙们的资历,是老家伙欺压年轻人的手段。他们对此可是深恶痛绝的。”韦泽给了韦昌荣一个答案。

听了这话,韦昌荣觉得眼前一亮。除了有能力之外,在耍阴谋诡计,在看透人心黑暗面的方面,韦泽不比任何人差。一个单纯的好人,是没办法把皇帝的帽子稳稳戴在脑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