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博弈和交换(四)(第2/2页)

欠薪的不是只有机械厂一家,太多省里的企业都欠薪,勉强维持开工的企业也差不多都不能足额发放工资。若是这么多企业的工人一起拿着写了都督话的报纸跑来省政府闹事,那省政府算什么?更何况讨薪问题一旦扩大,周正雄要面对的可不是这百十个工人,而是几万,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工人。如果真的让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周正雄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论能力与反应速度,还有做事的干练程度,周正雄是上选。先以极快速度确定了警力,他又很快通过关系弄到了政法委对工人的报告书。他需要的自然不是里面有关工人无过错的结论,而是对参与行动的工人内部的关系。领头的,鼓动的,提供想法的,在报告书里面写的很清楚,这帮人毕竟是老实巴交的工人,而不是那些奸猾的城市渣滓。被扣之后,问他们什么他们就说什么。而且即便是城市渣滓又如何,再奸猾的家伙被国家暴力机关抓起来之后也都乖乖的交代了。

圈定名单,附上家庭住址,抓捕对象的内容迅速送到了交警大队那边。而且周正雄以个人出面以及电话联络的方式办事,根本不用他亲自出任何文件。交警大队毕竟只是交警大队而已,他们不可能如政法委书记周四水那样熟门熟路的索要正式文件,更不可能对韦泽都督制定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有什么了解。省委书记是他们的上司,省委书记掌握着这些人的命运,对他们来说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所以抓捕行动进行的很顺利,那些被扣工人刚回到家,交警大队的执法部门就上门把人带走了。中间根本没人表示任何质疑。而且事情正如周正雄所料,因为不是把所有的被扣工人都抓了回去,看出些什么来的聪明人就闭口不言了。没看出来什么来的人因为这些工人两次被抓,对他们本身是不是干了什么坏事生出了极大的怀疑。毕竟呢,如果讨薪被抓一次,大家能理解。可为啥别人就没事了,可某一小部分人再次被抓呢?难道这里面就没有些大家不知道的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