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发酵(一)(第2/3页)

见孙明理居然接招了,司马平心中暗喜。政务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千头万绪,变化又这么快,想做到让大家都满意非常困难。国土局之所以能搞到人嫌狗不待见,就是因为国土局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否定者的身份出现的,不管前面到底费了多少功夫讨论,国土局一句话就能把前面的辛苦全面抹煞。谁都不会喜欢这等人。

“这么说的话,公安系统就不能买房了么?大家已经买下的房子怎么办?”司马平作为质疑者的时候水平不低,挑毛病谁不会呢。“而且光注意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同志也不是个办法,他们的配偶很多不在公安系统工作,考虑公安系统的上班需求,他们的配偶上班就不需要考虑了么?”

“我看到的规划里面,要把公安系统的住宅区建成一个大的住宅区,作为公安大院公安社区的方式。这个方式等于是把所有人都集中在市中心。市中心哪里有那么多的土地。然后就开始占道。人越多,对道路的要求就越宽。现在的设计是人越多,道路越窄。交通部门的同志也在这里,这么搞下去不就明着要让堵路。咱们交通部门来说说,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既然司马平拉公安系统,孙明理就先让交通部门在基本道理上表个态。

交通厅的厅长相对中立一些,听孙明理这么一讲,他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所有交通部心中的典范就是南京城。7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维持了一个还算能勉强不拥堵的交通水平,对于任何交通部门来说都是必须去学习的对象。南京城在几个中心地区就对道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人流量与道路通行能力要求很严。除了路宽之外还有高架桥,高架桥还要有交通分流的计算。民朝大学数学系就业形势喜人,就是因为韦泽都督对此有要求。反正山西交通厅的同志到了南京学习的时候,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让他们犹如看天书般的痛苦。即便是数学模型看不懂,道路越宽,通行速度越高,这也是起码的道理。对于孙明理的点将,属于司马平一系的交通厅不愿意出来说话。

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交通厅厅长的选择是不出来说话,司马平也不想逼着交通厅出来说话。官场这种地方比较的是实力,承担的是责任。在没有下面沟通之前,就逼着交通厅出来承担责任,这也不现实。更不用说就在前一段,韦秀山一派刚发动起攻势,让司马平居于某种劣势。而且司马平还得罪了中央,至少是大家觉得司马平得罪了韦泽都督,除了铁杆之外,司马平的派系里面的心境也稍微受到了不少影响。

孙明理本人也不在乎交通厅有没有出来支持,他继续说了下去,“这些房子到底是卖给公安的同志,还是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公安的同志,我认为可以用出租的方式。如果这些同志愿意照顾家属,他们完全可以租距离家里近的房子,而不是非得按片划分。都放到市中心,看着距离哪里都近,其实不是如此。想什么都顾及到,那就什么都顾及不到!”

司马平也不想辩解太多,他一个人堂堂的省委书记根本不用为这种小事操行。下面的同志们自然会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他只用表示一下与孙明理的对立关系就行。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司马平的想象之外,接下来的几天里头,不管是孙明理的国土局,还是韦秀山的省政府系统居然都启动起来。围绕着这个太原公安系统的住房问题,他们频繁的拜访公检法系统,与急着盖房的公安系统座谈,开会。一副真的要干事的姿态。

公检法系统也不是省委直接管理,而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就在司马平还得拿出一些精力去教训儿子,解决他儿子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时候,一个消息就传到司马平这边。孙明理居然和人大勾结在一起,以人大的名义开了一个太原公安局的基层人员会议。

会议上孙明理拿出了他的那套想法,把公安局的基层同志忽悠的对他那套想法大感兴趣。据来汇报的同志讲,孙明理重点抨击市中心建立集中大院的想法,这个想法则是司马平最初认同的方案。本以为能把孙明理挡在省委会议上,没想到孙明理另辟蹊径,走基层路线。司马平可是被惊到了,一年多前,在中央的省级与部委斗争里头,李维斯就是利用人大这个组织跳开了省委联手猛攻国务院的手段,硬生生把问题给拉进了中央委员会。最终让局面发生了改变。而现在的山西的军队派们好像没有因此而对人大有意见,他们也开始利用人大来作为他们的助力。

先下手为强,当孙明理通过人大直接沟通基层,没有准备的司马平就开始被动起来。到底怎么化解这个做法呢?是也去和基层们讨论一下?还是直接通过党委会议下令?司马平有些迟疑不决。而这种思考带来的烦躁感就全部发泄在他儿子司马继身上。扇耳光,皮带抽,用脚踹,即便是老婆看着司马平打得过份不得不出来拉住的时候,司马平还是指着儿子一通大骂。

充分发泄完不爽之后,司马平才算是轻松的回到书房考虑接下来的应对。解决的办法其实也比较简单,只要公检法系统的负责人坚决不接受孙明理的做法,这件事情就能解决。第二天司马平就把政法委书记朱长山叫到自己这里,“老朱,你觉得孙明理的那个住宅方案怎么样?”

只要朱长山一句“我觉得不行”,司马平就可以放心了。他已经提出过集中居住的方案,接下来按照这个方案走就行。没想到朱长山迟疑片刻,居然说了一句“我觉得这个方案也行。”

“什么?”司马平的眼睛瞪了起来。

“我们现在就是大院的方式,事情很多。经常是一个区有行动,整个大院都受影响。同志们对此也不是没意见。可大家都是干这个的,有些话不好说。而且公检法的同志也未必就真的想都住一起。我们内部倾向于这个方案的同志不少。”政法委书记朱长山说的还算是含蓄。可司马平很清楚,所谓‘倾向于这个方案的同志不少’,真正的意思是支持这个方案的人很多,多到这个方案如果表决就能通过的地步。

司马平盯着朱长山看了一阵,这才问道:“老朱,你是什么态度。”

朱长山看来有些迟疑,不过迟疑一阵之后他还是说道:“司马书记,我其实住哪里都行。可同志们的意见我也不能不听听吧。”

“住在一个大院有什么不好呢?都是同样的工作,互相之间也能有个照应。”司马平说道。这倒不是劝说,而是要让朱长山顺着这话说下去。

可朱长山明显不支持这个观点,他叹口气,“就是因为大家都熟,住在一起事情才多。大家要是不熟,就没那么多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