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被操控的乱战(二十八)(第2/3页)

“记忆清楚个屁!我耳朵里面跟装了个电铃一样,嗡嗡作响。我们的参谋长骨折,已经送去医院了。”一团团长怒不可遏地说道。

二团团政委和这帮人一样,脑袋上缠着纱布,衣服前襟上也有一大块黑色的血污,他直入主题,“布加勒斯特里面到底有多少炮弹存储?”

大家最初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入手,听了二团团政委的问题,左臂打了绷带和夹板的一团团长用右手一拍大腿,“他们用的是法国的M1897型75mm火炮,罗马尼亚没有能力生产这种炮弹的军工厂,所有炮弹都是打一发少一发。”

“围点打援!”

“没错,围点打援!能打的这么熟练,里面肯定有不少法国人!”

“俄国人会为了法国人和我们拼命么?”这次三团没有参战,全须全尾的三团团长对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二团政委怒道:“下次你们三团去当诱饵,就知道炮击密度到底有多大。如果这帮法国人敢再这么来一次,我就不信他们靠海运能够运来多少炮弹。真能运来一百万发,我就服气!”

三团团长没有生气,一团是政委住院,二团是团长重伤。一发莫名其妙的滚到了一团团长乘坐的装甲车车下爆炸,炸穿了步兵战车的底盘。一团团长的运气在整个战场上大概是最差的一个。所以二团团长的愤怒并不让人意外。

“如果要围点打援,就需要靠步兵。”装甲师师长语气有些低沉,纵横驰骋了这么久,经历过很多激烈的战斗。装甲师师长提起单纯的步兵之后感觉很陌生。尽管两年前,他也是一名步兵军人。

“俄国人有无线电,他们一定会把新战术告诉布加勒斯特外的俄国人。即便俄国人不在乎俄国人的报告,他们也会在意法国人的报告。”三团团长尽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讲道。他虽然没有参战,却亲眼看过亲手摸过参战的装甲车辆。装甲车辆披上30毫米的均质钢甲之后,总算是扛住了75炮发射的榴弹。可钢甲被炮弹打得坑坑洼洼,有些连接甲片的钢绳受损严重,甲片到了脱落的边缘。一旦甲片脱落,那些部位的防护力就大大降低……

师长看大家情绪低落,他大声说道:“我们不要怕。俄国人的工业能力不足以让他们维持法国军队的装备水平和火力水平。”

“可是我们的工业能力呢?”二团政委怄气地说道。

即便知道这是怄气,同志们也被这话刺激的无言以对。俄国好歹也有上百年推行工业的历史,最近几十年间工业发展很迅猛。匈牙利作为奥匈帝国一部分之时,属于外莱塔尼亚。外莱塔尼亚的特色就是农业区。斯洛伐克原本被划为内莱塔尼亚,后来与匈牙利合并。斯洛伐克也是个农业区,依附在奥地利本土的工业之上。所以说匈牙利真正的工业化,实际上是从匈牙利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建立者十一年的事情。即便有民朝支持,即便不谈俄国的自然资源远胜匈牙利,十一年的努力和上百年的积累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想到这种现实的差距,师长心中突然生出强烈的怒意,他大声喊道:“那又怎样!我们是装甲军,乘坐上装甲车辆之后,就被赋予了向前冲锋的使命。难道敌人有了还手之力,我们就贪生怕死,停步不前么?”

师长这么怒喝之后,司令部里面的对立情绪顷刻就被拉到了一个新高度,人人沉默不语。政委一看,连忙起身说道:“我们装甲军成军之后,到现在损失的装甲车九成以上是机械故障。剩下的是俄国人走狗屎运,大口径火炮瞎猫撞上死耗子击中我们的车辆。咱们都说个实话,往车里面一钻,立刻就觉得无比安全。”

政委不愧是政委,不用像师长那样大声吼叫,照样可以直指问题核心。同志们依旧沉默,但是从表情上能看得出他们的确被说服了。是否拥有绝对安全的环境对于军人的心理是个巨大的影响。正如方才政委所讲,今天之前的战斗中,运气极为糟糕的时候,乘坐的装甲车才会被炮弹击毁。这种伤亡几率完全在军人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今天的战斗后,且不论那些伴随步兵。参战的装甲车被击毁近十辆,上阵的装甲车多多少少都有损伤,车里面的人员也没有安全。

如此的损失并不是让装甲部队失去了战斗能力,而是真正的打击了装甲部队的战斗意志。之前那种“倒霉鬼才会出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残酷的事实证明了一件事,使用20毫米均质装甲实施攻坚战,铁定抗不出敌人的火力。大家最熟悉也最惬意的就是开着20毫米装甲车辆横冲直撞,那种好光景不过两三个月就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失落感是众人最受不了的地方。

政委看自己抓住了要害,心里面轻松不少。他郑重地说道:“同志们,我们早就说过这点,我们也早该想到敌人不是任由我们打的靶子。敌人也是人,敌人当中不乏聪明人,更不缺乏勇敢的人。残酷的战斗迟早会爆发。那么面对这些战斗考验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我们的立场是什么?我们勇敢的战斗换来的是什么。事情到了这个局面,我们自己不妨讨论一下么。”

政委的话信息量挺大,更重要的是这话已经触及了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根本问题。大家都是匈牙利红军的军人,所以很清楚这样的谈话要激发的是死战到底的英勇。不管理性能否接受英勇,生物本能还是在暗暗提醒同志们要避开死亡。

看到同志们不吭声,政委笑道:“师长,你先说。我们把话说在头里,别鼓动大家去死。我们回忆过去,只是讨论一下能否避免战争。如果大家认为战争不可避免,我们接下来讨论的是如何有效杀敌,而不是去被敌人杀死。对不对?”

师长一听这话,连忙答道:“没错。我们当年说过很多次,能活下来的办法是消灭战场上的敌人。战场上的敌人被打死了,我们当然就可以活下来。如果战场上的敌人还在,不管我们怎么躲藏,都不会安全。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摆脱装甲车安全的想法。事实证明,如果还采取以前简单粗暴的战术,装甲车已经不安全了。”

在政委和师长的有效引导下,司令部里面的会议气氛终于向着正能量方向而去。师长连忙趁热打铁地说道:“不瞒大家,我看到战况也觉得很失望。对我来讲,之前的好日子还没过够呢!现在我只能把以前的好日子忘掉,低下头认认真真打仗。我想大家即便不情愿,也许是认同我的看法的。”

匈牙利红军战后模仿光复军的进行总结会,并且尽量去找到大家思想上的要点,针对性做工作。法国军队就没这个制度和习惯,因为采取精锐部队的政策,法国陆军的军官水平很高。在战斗中能够保持理性,有效沟通,并且做出符合战场规律的决定。既有的战术不能修改,法国军官们就开始讨论新的战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