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圣”张衡(第2/2页)

在任太史令期间,张衡对史学也做了许多研究。曾对《史记》《汉书》提出过批评,并上书朝廷,请求修订。他还对东汉王朝的历史档案做过考订,上表请求专门从事档案整理工作,补缀汉王朝的史书。他还研究文字训诂的学问,著有《周官训诂》一书。里面的内容,广大学者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这多种多样的才能,使得后世的郭沫若由衷赞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值得一提的是,张衡虽然淡于名利,却不是那类专门关起门来做学问的学者,他关心时政,关心国计民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他历经刘祜和刘保两朝,看着政治日渐腐败,宦官和外戚的斗争越演越烈,地方豪强也在混乱中不断坐大,百姓生活日益厄困。他坐不住了,冒死向刘保上书,讽示近世宦官的危害,要皇帝“惟所以稽古率旧,勿令刑德八柄不由天子”、“恩从上下,事依礼制”。

这种劝谏换来的结果却是:刘保下诏特许受封为列侯的宦官可以收养义子,继承爵位。

宦官也因此获得了和贵族世家同样的世袭特权——诸葛亮称曹操是竖阉之后,就是因为宦官曹腾拥有这种特权。

张衡清醒了,他明白,在这个浑浊而黑暗的世界中,他一个人的呼声是那么的微弱,是那么的毫无意义。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选择了逃避。

以至后来刘保问他:当今天下百姓所憎恨的是什么人?

在宦官们环视之下,他已无话可说,只好“诡对而出”。

他的《四愁诗》《归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因为诗赋中的那种矛盾和痛苦,后人又将之和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