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方不对证(第3/3页)

轿子停下,撩轿帘,杜文浩提着出诊箱下了轿出来,林婕妤福了一礼:“杜大人,您可来了,太谢谢了!”欣喜之余,连话语都在发颤。

杜文浩深深一礼:“娘娘无须客气,赶紧带我去见老人家吧,治病要紧。”

“好的,请跟我来!”

冯氏本来有自己的寝宫,生病之后为了方便照料,所以林婕妤把她接到了自己的寝宫里。当下带着杜文浩来到冯氏的卧室。

门口伺候的宫女躬身施礼,杜文浩进到屋里,只见一张大床上,躺着一位干瘦的老妇,白发苍苍,面如死灰,眼窝面颊深陷,但脸颊潮红,脖颈青筋暴露,一双枯瘦的双手放在被子外,如同百年的老松树皮一般。

床头放着一个木盆,盆里有些清水,显然是为了接呕吐物用的。

杜文浩俯身轻轻问道:“老人家,您能听到我说话吗?”

冯氏老眼无神地翻了翻,浑浊的眼睛瞅了他一眼,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杜文浩探手一摸,只觉额头滚烫。宫女拿来凳子,杜文浩坐下,问林婕妤道:“老人家发病是什么时候?最初什么症状?”

“一个来月了,母亲以前患有胃疾,经常胃脘胀痛。请了太医来诊治,说是老病,很难治,只能慢慢调理。开了药,但吃了之后总不见好。后来院判付鹤付大人推荐大方脉太医吴启明前来诊治,吴太医说是脾胃素虚,下了方煎药服用了,却越发的沉重。”

“为何不去找我徒弟钱乙?”

“我去找了,付院判说钱大人只擅长小方脉,而这吴太医最擅长医治这种病,如果他都没办法,别人都没办法。不同意派钱大人来给治。”

“这付鹤凭什么这么说?太医院数百太医,藏龙卧虎之人多了去了,他又如何知道?太医院他这武断的毛病,我最讨厌!”杜文浩越说越生气,一拍大腿道:“我徒弟钱乙师从于我之前,已经号称神医了,他最擅长的的确是小方脉,但是,他是全科大夫,什么病都能治的,而且辨证很准!”

正说着,老太太张开嘴,瞪大了眼睛,喉咙里嗬嗬的,旁边的宫女急忙搀扶他起来,俯卧在床边,哇哇干呕,却只吐出一些清水,胃里显然已经没什么东西可以吐了。

另一个宫女端了一杯温水过来,凑到老太太身边,老太太咕咚咚一口气喝了半碗,喘着粗气翻着白眼又躺了下去。

杜文浩道:“老人家喜欢喝温水还是凉水?”

“温水,但是不想吃饭,稀粥都喝不下一点。”

杜文浩拿过冯氏枯树皮一般的老手,搭三指凝神诊脉,片刻,又换了一只手。诊脉之后,起身轻轻掰开老太太的嘴,察看舌象。然后问了二便、睡眠等。

问完之后,杜文浩道:“吴启明下的方子在吗?”

“在!我都抄了备份的。”

“拿来我瞧瞧。”

林婕妤急忙吩咐宫女拿来吴启明的药方。杜文浩一张张都看了,轻轻摇头:“庸医害人啊!”

林婕妤又惊又喜:“杜大人,你的意思是,我娘这病还能治?”

“当然能治!”杜文浩叹了口气,“前医说是老病,这自然不对,辨证不准,自然用药罔效。那吴启明辨证为脾胃素虚,辨证是对了。老人家舌边白,舌中红降而干,脉略数,加上诸症印脉,的确是脾胃素虚。但是,他这药方却完全不对症!脾胃素虚,如何还能用温燥的药呢?当然,如果用量妥当,倒也没有大碍,可是,他下的剂量如此之大,已经超过了病所需要的药量,这样必然大伤胃阴的!正所谓『温而勿燥』,就是这个道理!”

“原来如此!”林婕妤忙道:“杜大夫,该如何用药?快请下方吧。”

杜文浩点头,走到桌前,提笔写了个方子,递给林婕妤:“老人家胃阴大伤,当务之急是滋养胃阴,我这方乃是益胃汤加味而成,这药要用文火久煎,用煎水代茶,时时给老人家饮用,服药之后,壮热会退。阴液渐复,虚火自消,然后培后天生化之源以善后,最多五剂,便可大好,半月之内,便即痊愈!”

林婕妤半信半疑:“我母亲这病缠绵已久,这么短便能治愈吗?”

杜文浩新近纳妾,心情不错,微笑道:“放心,我不比吴启明之类的无用之辈,哼!辨证准了,用方却……”

话刚说到这里,杜文浩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了,眉头一皱,好像在跟林婕妤说,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道:“辨证既准,为何用方却是南辕北辙?吴启明好歹也是太医院太医,都是万里挑一的医者,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有点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