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等待一种可能(第2/4页)

曹丕叹息。为刘备的不智。

曹丕当然不相信黄权带那点兵就可以阻挡自己的进攻——如果自己愿意进攻的话。他只是觉得,刘备完了。自己被自己打败。

不错,人生的战争,说到底都是被自己打败的。败于不慎、自大以及过往的人生经验当中。

就像此时的刘备。以为胜利在望,以为陆逊真是缩头乌龟,却不知乌龟把头缩回去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再伸出来。

在这一点上,曹丕比刘备有先见之明。他对那些一头雾水的手下如是叹息说,刘备到底是不懂兵法啊,打仗哪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的道理?所谓包原隰险阻屯兵者,乃兵法之大忌也。刘备连这个常识都没有,还打什么仗?我断定,刘备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十日之内,一定会有消息传来。

百官们却不相信这一点,就像他们不相信月亮可以打败太阳一样。刘备是什么?刘备是这个江湖上的太阳,已是如日中天,而陆逊说他是月亮都抬举了他,他最多是颗流星,甚至是陨石,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毁灭自己。

以耀眼的形式。

曹丕轻笑。

孤独地轻笑。

以预言家的感觉孤独地轻笑。

因为他已经看到未来了。确凿的未来。

只是没人相信。

人世间最大的悲凉其实在于,在众人没有看到未来的时候自己先看到未来,并且还要众人相信。这基本上是鸡同鸭讲,不具备在一个平台上交流的条件。

好在曹丕手上还有一样东西——权力。

权力者言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哪怕听者口服心不服。就在百官们言辞恳切地请曹丕出兵阻止黄权可能的进攻时,曹丕却告诉他们黄权的进攻是虚拟的进攻,现在要讨论的不是刘备方面未来会怎么样,而是要讨论陆逊胜利以后会怎么样。陆逊如果取胜,一定会带领吴兵去取西川;吴兵远去,东吴空虚,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所以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不是刘备,而是东吴……

泾渭从来分明,玄机从来无语

有一个成语叫拍案叫绝。

但很多时候,人们拍案并不是为了叫绝,而是叫苦。

就像现在的诸葛亮。

因为他手上捧着一份图本。

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图。

图本画得浩浩荡荡,极尽豪迈气势,但在诸葛亮看来,却是极为空洞和苍白。

不错,世事经常是反其道而行之。表面上豪迈的东西往往空洞不已。就像刘备这次的七百里连营,诸葛亮看来看去,只看到了一样东西。

火。

赤壁之战,曹操败在火攻上,现在刘备要重蹈覆辙了。当然,诸葛亮身为一代军师,自然可以想出破解之道,只是有一样东西他却破不了。

任何人也破不了。

时间。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当马良千里迢迢地入川,气喘吁吁地将七百里连营图交到他手上时,诸葛亮就黯然明白,一切都已错过。在人间,有些事可以有解释、补救的机会,有些事却没有。它只能让你看到残酷的结局却无能为力。这是人生的一种悲凉。

但是,诸葛亮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不错,有些事没有解释、补救的机会,可预先看到结局也是一种能力。就像曹丕预先“看”到陆逊必胜、刘备必败一样,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

诸葛亮不仅“看”到这一点,他甚至看到了曹丕看不到的结局——陆逊不敢追击刘备,因为他要提防“魏兵袭其后”。这是陆逊应有的计谋反应,只是曹丕忽视了这一点。

曹丕总以为自己比其他人都聪明,所以他会做出“陆逊如果取胜,一定会带领吴兵去取西川”的判断。正是在这一点上,他和诸葛亮大相径庭。

两人的智慧高下立判。

当然诸葛亮的智慧不仅于此。在对这场战争未来的判断中,诸葛亮还做出了两大重要判断。一是汉朝气数休矣!

汉朝玩完了。汉朝早就玩完了,在汉献帝被曹丕赶走之后。不过诸葛亮在这里感叹的不是汉献帝而是刘备。刘备是汉朝最具重量级的拯救者,此次倾全力一击却大败而归的话,汉朝将不再有咸鱼翻身的可能。

二是刘备会败走白帝城。

白帝城在这里毫无疑问会成为历史的一个拐点,也是三国时代的僵持点,甚至可能成为刘备的人生归宿。诸葛亮在这里清晰地点出这个地名,毫无疑问是一个智者的判断。

对未来准确而悲凉的判断。

只是所有这些种种,刘备都不知道,马良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只负责传达信息,从一个地点跑到另一个地点,做历史的穿针引线者,而不是心领神会者。智者自知之,混沌者混沌之。泾渭从来分明,玄机从来无语。

一切却都发生了。

天很黑。正是初更时分,火却起来了。

这是铺天盖地的火,在刘备的七百里连营中熊熊燃烧。

很多人死了。史书上说“先主遥望遍野火光不绝,死尸重叠,塞江而下”。那情景不叫惨,叫很惨。

刘备这才知道,火原来是人世间最可怕的力量。特别是欲火。

不错,眼前这火不是自然之火,却是人的欲火点燃的。这欲火里,有陆逊的野心,也有他刘备的自大。

什么时候开始,他成了像曹操一样的人,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刘备泪如雨下。

这时,他只能再次选择逃跑。

刘跑跑。

虽然他很想将这样的逃跑比作撤退,或者叫战略大转移,但是残酷的事实告诉他,叫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都死光光了。

七十万人马只剩下一百多人跟着他逃入白帝城。这时的刘备也终于明白,隐者李意为什么会在他面前用纸笔画了一人掘土埋他,上写一大“白”字。原来这个“白”字,就是白帝城的“白”,而他将困于此地,甚至丧身于此。

历史的迷局开始清晰起来,但一切都晚了。三国历史上死伤近百万的三大战役就此落下帷幕。它们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这一次的彝陵之战。

三大战役沉重地打击了三个人:袁绍、曹操和刘备。如果说官渡之战后导致袁绍一蹶不振,那么赤壁之战后的曹操失去的是统一中国的基础和可能。

特别是自信心。

至于彝陵之战,刘备失去的更多。

因为他什么都没了,包括自己的生命。

当然这个要等一下再说,毕竟现在另一个人还箭在弦上——陆逊。

胜利来得毫无悬念,有悬念的是要不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宜将剩勇追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