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将计就计(第3/4页)

这一回的人物却是诸葛亮。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这世上一等一的人才。他搞阴谋诡计从来都是成功的,没有失败过。

原因很简单,没有对手。

所以,诸葛亮只能算计他人,却不能被他人算计。这是被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

姜维却不相信这一点。姜维只相信,是人就有弱点,就有他人可以战胜的地方。

因为人无完人。

他决定将计就计,和诸葛亮一试高低。

姜维向马遵献计说,诸葛亮一定会伏兵于城后,等我大部队出城,再悄悄地进城,打枪的不要。我们不妨先埋精兵三千于要路;另外太守你假装发兵出城,只行三十里便回,不可远去,等我城中火起为号,立马就打一回马枪。如此前后夹攻蜀军和诸葛亮,必获大胜。

马遵同意了。他愿意和姜维一起设这个局,看看诸葛亮的神话会不会破灭。

神话确实破灭了。

准备乘虚而入的赵云发现自己在天水城下遭遇了一个劲敌。

姜维。

人生的精彩是什么?那就是你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的时候遭遇劲敌,并且这个劲敌激发了你全部的潜能。

可人生的悲凉又是什么呢?大战三百回合之后,你竟然发现自己赢不了对方。

一辈子都不可能。

当然,要说姜维的武功有多么多么厉害让赵云都无计可施,那也是夸张了。他是被杀了个回马枪的马遵所部挡住了,以至于首尾不能相顾,渐入泥潭,不能自拔。要不是张翼、高翔两路军杀入重围,接应他回去,赵云的人生差不多也就到此为止了。

老同志差点晚节不保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力与力的较量而是计与计的较量了。所以说到底,不是赵云输了,是诸葛亮输了。

输在姜维手里。

优秀品质是破绽

只是诸葛亮没有沮丧。他只有震惊。

震惊之后是喜悦。

这样的喜悦跟赵云乍遇姜维的喜悦差不多。那就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很多年前,诸葛亮碰见周瑜的时候有这感觉,现在,这样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决定好好地跟姜维较量一番,看看两个人谁比谁更牛×一些。

姜维心有灵犀。

不错,对手有时跟恋人一样,心心相印。

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先动。在动静之间,极尽微妙。

姜维现在就感受到了,诸葛亮那一颗驿动的心。

他对马遵说,赵云夹着尾巴逃回去了,诸葛亮一定会再来报仇。我看这样,一分为四,将我们的大部队分为四支,三支在城外设伏,一支在城里做诱饵,务必活捉诸葛亮。

这一回,马遵没有叫好,而是心有疑虑——诸葛亮的大部队拉过来了,我们人少了,能伏击他们吗?别说一分为四,一分为四十也没用啊,关键是要有人。

关键是要有心。人身上什么最重要?心。得人心者,天下可得,别说区区一个诸葛亮了。

姜维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这话说得,那叫一个意味深长,令马遵哑口无言。

诸葛亮的部队向天水城进发。

杀气腾腾。

这杀气是诸葛亮需要的。诸葛亮要的就是一鼓作气,拿下天水。虽然城里面可能有埋伏,但是对一支进攻的部队来说,进攻意味着一切,决不可瞻前顾后,先观察一段时间再打。

因为那会失了锐气。

所以,诸葛亮的口号是,进攻,没有任何理由!

却是攻不下。天水城上旗帜整齐,箭如雨下,很显然,姜维早有准备,并且准备得很充分。

诸葛亮隐隐地有一丝不安。这个对手,气定神闲,应对有道,不是等闲之辈。

他觉得,要吃亏——如果第二天还攻不下的话,蜀军锐气尽失,天水城军趁机倾巢出动的话,攻防将瞬间易手,胜负也将立判。

但诸葛亮的感觉还是太乐观了一些。

姜维没有让他等到第二天,而是当天夜里就给他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人世间的死磕就是这样你来我往。

姜维动手了。

袭营。

伸手不见六指的黑夜,突然间就四下里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动地,却不知敌人从何处来。所谓不见有兵,四处皆兵。与此同时,城上也鼓噪呐喊,同声呼应,作狐假虎威状,吓得不明就里的蜀兵四处乱窜。诸葛亮也慌慌张张上马,在关兴、张苞二将的保护下,杀出重围,先保命要紧。

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跑得远,看得清,诸葛亮终于看清了,环绕天水城一带,到处是火光,势若长蛇,起伏不定,隐隐地有杀气存焉。

这都是姜维的兵马。

诸葛亮感叹,兵不在多,全在人的调遣。姜维,此人真将才也!

这样的感叹当然是发自肺腑的——姜维太懂用兵之道了。不仅预先设伏,还选择夜间袭营。因为只有趁夜间黑咕隆咚袭营,蜀兵才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才会不战自溃。

白天不懂夜的黑。

蜀兵不懂姜维的心。

良苦用心。

诸葛亮当然是懂的,只是懂得晚了一些,很有事后诸葛亮的意思。

不过,他并不承认失败,只承认暂时被打败了。

诸葛亮相信,未来肯定不在姜维那一边,而在自己这一边。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诸葛亮。

卧龙诸葛亮。

以天下为己任的诸葛亮。

他的对手只有一个——天下,而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

姜维可以胜他一时,却胜不了他一世。因为他很快就找到了姜维的破绽。

他人没有的破绽。

每一个人都有一些优秀的品质。

哪怕十恶不赦的人也会有。起码是一个。

只要他是人。

姜维的优秀品质有很多。好学、聪明、随机应变、情商高,还有孝顺。

但姜维不知道,他的优秀品质其实就是他的破绽。一个人心软是破绽,孝顺同样是破绽。孝顺者,必有牵挂之所在。不像心硬之人,百毒不侵,没有可以攻击的命门。

诸葛亮就利用了他的孝顺。

这是无可奈何之利用,也是他不得不为之举。毕竟不是阳谋,而是阴谋。

就像当年曹操利用徐庶的母亲将孝子徐庶调离刘备身边一样,诸葛亮也要调虎离山了。

他不仅调虎离山,还要为我所用——这一点,也像当年的曹操,很有惜才的意思。

只是诸葛亮痛苦于自己的选择: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跟曹操一样,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