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我以为离你近在咫尺(第2/4页)

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司马懿起疑心。

不错,增灶未必是增兵的象征,但万一是呢?不排除,不肯定,不非此即彼,这是疑心之人的通病,于是在首鼠两端之间,蜀兵徐徐而退,司马懿围着那些数字不断增加的锅灶打转转,始终不能、不敢痛下决心有所作为。

诸葛亮对杨仪如是解释。

杨仪这下全听懂了,但最后一个问题他不能不问。那就是诸葛亮对司马懿使过空城计。这些外强中干的把戏,司马懿上过一回当还会上第二回吗?

诸葛亮笑了。笑得很自信,也很沧桑。

他悲天悯人地看一眼杨仪,觉得他还是太年轻。年轻到不知世事的微妙,不知一个人的思维惯性。

在诸葛亮看来,一个人正因为上过一回当,他才容易上第二回。而一个从没上过当的人则不会轻易上当。这是人世间的上当法则,隐藏在上当法则背后的动力则是人的思维惯性。

所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是必然。尽管摔倒的人每次都能爬起来,发誓再也不会倒下,特别是在同一个地方倒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诸葛亮进出其间,游刃有余,直指人心的微妙与不堪,其功力,可谓独步古今……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司马懿真的会围着那些数字不断增加的锅灶打转转,不敢有所作为吗?

一切还有待于检验。

司马懿没有围着那些数字不断增加的锅灶打转转,而是背对着它们。

他在沉思。

和诸葛亮在心里过招。

很显然,撤退的蜀兵有两种意图、三种可能。两种意图是真撤和假撤。虽然真撤的可能性大,毕竟诸葛亮现在是蜀国篡党夺权的首要嫌疑犯,他必须赶紧回成都为自己洗白,但会不会真戏假做,趁这个双方都心知肚明的机会诱敌深入呢?司马懿不敢排除这种可能性。

三种可能是蜀兵增加了、减少了以及不增不减。这三种可能性都存在,并且谁都不比谁少一些。不断增加的锅灶能说明什么呢?蜀兵增加了?很傻,很天真。蜀兵减少了?有可能,但不一定。重要的是看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何在。蜀兵不增不减?也有可能,诸葛亮在搞迷魂阵,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万事皆有可能。

司马懿在这些锅灶面前感触颇多,觉得人生真是难以抉择。

有那么一瞬间,司马懿似乎超越了自己——他断定这是诸葛亮在忽悠他,就像当年用空城计忽悠他一样,诸葛亮现在是在有计划地撤退。

这样的直觉在司马懿心头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就想做出决定——追击,消灭正在逃跑的蜀军。

只是在最后一刻,司马懿还是怀疑了。

怀疑诸葛亮,也怀疑自己。

空城计已成历史,现在的情况还是万事皆有可能。

他踌躇复踌躇,一直未能做出追击的决定——战机就这样错失了。几天之后,当司马懿得知蜀军已完成战略大撤退时,那真叫一个追悔莫及。

实践再一次无情地证明,司马懿还是那个司马懿。多疑的司马懿,首鼠两端的司马懿,一切都在诸葛亮算计中的司马懿。

他没什么大本事,就这么一点出息。仅此而已。这样的发现几乎让司马懿抓狂。

让他落泪。在没人的时候,悄悄落泪。

不折腾

诸葛亮站在了后主刘禅面前。

诸葛亮:你找我?

刘禅:对。

诸葛亮:错。

刘禅:什么错?

诸葛亮:不是你找,其他人找。

刘禅:……

诸葛亮:你,不该找的。

刘禅:是吗?

诸葛亮: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用一个错误的方式找我回来,结果只能是三个字。

刘禅:哪三个?

诸葛亮:上一当。

刘禅:有人说你联结魏国。

诸葛亮:人言可畏。

刘禅:有人说你阴谋夺权。

诸葛亮:众口铄金。

刘禅:你……问心无愧?

诸葛亮:没有。

刘禅:怎么讲?

诸葛亮:心是问不出来了,要感受。

刘禅:我尝试过感受,但是,感受不到你的心。

诸葛亮:再感受一下。

刘禅:……

诸葛亮:感受到了吗?

刘禅:感受到了。

诸葛亮:怎样?

刘禅:罪该万死。

诸葛亮:你说我?

刘禅:不,那些造谣的人。

刘禅终于醒悟过来——这一切都是苟安惹的祸。但很可惜,这是一次迟到的醒悟。不仅苟安已逃到魏国去了,最重要的是机会失去了。

诸葛亮的机会失去了。

蜀军的机会失去了。

他的机会也失去了。

相信一个人,可以得到一切;怀疑一个人,可以失去一切。这是刘禅的教训。

也是世上很多人的教训。只是有些人吸取,有些人不吸取罢了。

诸葛亮只得从头再来。别人的教训要自己来付出代价,这是他的无奈。建兴九年春二月,诸葛亮再次出师伐魏。接招的那个人依然是司马懿。

这一次战争竟然是上次战争的翻版:诸葛亮没有败在战场之上,却败在战场之外;没有败在司马懿手里,依旧败在自己人手里。

捣鬼的那个人是李严。

正当蜀兵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杀得雍、凉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之时,李严给他写来这样一封信:

“近闻东吴令人入洛阳,与魏连和;魏令吴取蜀,幸吴尚未起兵。今严探知消息,伏望丞相,早作良图。”

毫无疑问,这是晴天霹雳。如果吴魏联合,蜀国将难以自保。诸葛亮赶忙撤兵回成都,准备与刘禅共商退敌之计。

却是子虚乌有。

李严提供的消息是子虚乌有。李严之所以编造这么个消息只是为了逃避他军粮运输迟缓的责任,以骗过诸葛亮。

更可恶的是,李严一方面骗诸葛亮回师,一方面还对后主刘禅说,我早已备下军粮,正准备运到丞相军前,却不知丞相为什么忽然班师?

见过傻的,没见过如此傻的;见过无耻的,没见过如此无耻的。

李严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骗术很快就暴露了。但最痛苦的人还是诸葛亮。

他这才知道,自己的对手原来不是司马懿,而是身边的一个个小人、鸟人。

他们不自量力与自己斗,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却只是浪费时间。

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他人的时间。

特别是诸葛亮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