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寂寞(第3/4页)

这是一种价值回报,是支持他既往政治立场的基石。但很显然,后主刘禅心中没有这块基石,或者说他忽视了它。这就让杨仪在一瞬间变成了魏延。

他的一颗心也开始充满了幽怨。

费祎则首鼠两端。

不错,是费祎,不是杨仪。

因为他听到了不该听的话。

这个世界祸从口出,也祸从耳进。听了不该听的话、不有所作为的话,很有可能会大祸临头。

杨仪向他发牢骚了。从心里讲,他还是同情这个和他患难与共的人的,他们一起从五丈原走回来,那份艰辛,难与人言。但是杨仪的牢骚也是致命的炸弹,他要是不汇报,后果将怎样呢?

费祎当然明白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翘翘。他的政治前途和他的身家性命。

可汇报了后果也只有一个,也是死翘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

杨仪的政治前途和他的身家性命。

出卖自己还是出卖杨仪,费祎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当然,世事无例外,费祎最后出卖的还是杨仪——谁叫他政治不成熟呢?这是官场幼稚病的代价。费祎如是自我安慰。

后主刘禅勃然大怒了。在得到费祎的小报告之后。

杨仪这不是跑官要官吗?一步封赏没跟上,就哭着喊着要叛国。这样的人,不杀不足以安社稷。

便要杀。

但最终杀不下去。因为蒋琬出手阻拦了。蒋琬说,杨仪虽然有罪,可跟随丞相多有功劳,还是不杀了,废为庶人就差不多了。

后主刘禅便罢免杨仪一切职务,将他逐出朝廷,“贬赴汉嘉郡为民”。一个由欲望引发的故事就此黯然收场。乱世没有新鲜事,所有的故事桥段其实都大同小异。杨仪到最后也没有咸鱼翻身,在汉嘉郡做平头百姓的日子里,他失去了继续苟活下去的勇气,选择了自杀身亡。

梦若在,希望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很显然,杨仪绝望了。他的梦做完了。

归根结底,他只是个患得患失的庸常人物。虽然诸葛亮曾经对他寄予希望,可诸葛亮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谁说不是呢?

云在青天水在瓶

辽东公孙渊要造反。

都说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公孙渊也相信人生就是剑走偏锋,就是“我造反,我存在”。

公孙渊造反的标志是他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然后建宫殿,立官职,然后带兵攻打魏国,很有“看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意思。

但很快,公孙渊就明白,天下英雄多了去了,并非他一个。

因为还有司马懿。

司马懿带领魏兵出发了,目标是消灭公孙渊。

司马懿带的魏兵不多,只有四万;相比之下,公孙渊起辽兵十五万,数倍于魏兵。

所以公孙渊很困惑,司马懿这是打仗还是投诚,是躲猫猫还是玩寂寞?他搞不懂。

但司马懿以为,在战争中,双方的力量对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商对比。谁的智商高,谁就能胜出。

于是开始比智商。也就是排兵布阵的计谋。

公孙渊对魏兵是围而不打。其理论依据是魏兵千里而来,粮草一定不继,难以持久,粮尽则兵必退。公孙渊的如意算盘是待魏兵退时,出奇兵追击,到那时司马懿就玩完了。

司马懿的策略是我不陪你玩,声东击西。司马懿观察到辽兵都集结在此,老窝襄平肯定空虚,他打算虚晃一枪,直奔襄平,吸引辽兵前往援救,但真正目的是在中途伏击,如此可以出其不意地大获全胜。

应该说此二人排兵布阵的计谋各有千秋。公孙渊的计谋看上去比较稳妥,却也失之于稳妥。粮草问题?这个世上哪支部队没有粮草问题?部队规模越大,粮草越成问题。公孙渊起辽兵十五万,粮草问题远比魏兵大,在这个前提下论持久战,呵呵,老天爷都笑了。

司马懿的计谋看上去比较奇崛,有点冒险,却也失之于冒险。一个是辽兵会不会往救襄平,这要看公孙渊聪明不聪明,上不上司马懿的当;另一个是魏兵中途设伏辽兵,以四万人敌十五万人,能不能一口吃下个胖子,这真是谁也说不好的事。

但司马懿别无选择。

他就带了四万兵。

他就要声东击西。

就要四比十五。

事实上司马懿打的不是辽兵,而是自己。

挑战自己的聪明极限,是不是可以全方位盖过公孙渊。

不错,他在铤而走险。但谁的人生不是铤而走险?做人是有风险的,不在风险中挂了,就在风险中胜出。司马懿赌这一回,自己是不是能一树梨花压海裳,压得公孙渊心服口服。

谁上一当?老天爷也屏住呼吸,看看那个可怜的人是谁。

结果是——公孙渊。

因为公孙渊不稳妥了,他也无法再稳妥下去。来自辽军参谋系统的消息,魏兵直扑襄平,有端掉公孙渊老窝的意思。

是真端还是假端,是欲擒故纵还是一气呵成?公孙渊必须做出一个判断。或者说他要和自己打一个赌——输不输得起?

公孙渊输不起。

他很快就明白,自己不是漂一代,不能像刘备那样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四海家,这是大英雄所为。公孙渊虽然有造反的勇气,也认为自己是英雄,却到底成不了大英雄。

因为要舍弃很多。

英雄和大英雄的区别也正在这里——是首鼠两端还是义无反顾,体现了不同的气质分野。

云在青天水在瓶。各有各的容器和空间。所谓云泥之别,那就是泾渭分明,谁都取代不了谁。

公孙渊一声叹息,带兵回防,从而放弃了他围而不打的战略意图,化主动为被动,开始了其死亡倒计时的历程。

公孙渊的死亡毫无悬念。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在接下来司马懿布置的伏击战中,公孙渊虽然侥幸得以逃脱,但一个已然化主动为被动的统帅是注定走不了多远的。

公孙渊最后死在襄平城中,死在他的老窝里。向他下达死刑命令的人是司马懿。

看来一个生在老窝死在老窝的人是注定没有出息的。公孙渊临死前才知道,自己原来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太恋窝了。

失去老窝其实有什么关系呢?

大英雄失去的是自己的老窝,得到的却是更大的世界。

就像刘备。就像曹操。

可以这么说,公孙渊是被自己的老窝所累——老窝最后成了他的包袱,成为司马懿消灭他的绝佳场所。公孙渊不得已展开老窝保卫战,为一个城池的得失处处受限,不敢放开自己的手脚。直到最后,他为老窝殉葬,一切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