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犹太恐惧症仇恨的结果:大屠杀(第4/25页)

通过仔细注意希特勒花言巧语的性质,以及追踪希姆莱入侵俄国数月前所忙碌的事情,一个人不可避免得到一种强烈的印象:大规模杀戮正在酝酿之中。甚至那些间接地或者仅仅在外围涉入犹太事务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些新的、剧烈的事情将要发生。事实上,一些机构已经敏锐地预料到很快就要发生的对犹太人问题的解决。反复出现在纳粹官员书信中的句子是“根据犹太人问题毫无疑问、即将出现的最终解决方案”。这个句子被用于取消犹太人移民任何进一步的许可,并且让德国官员警觉到另一个,也就是最终解决方案就在眼前了。

在纳粹意识形态的框架中,“最终”这个词可能只意味着死亡。换句话说,当它涉及犹太人的时候,总体的解决方案,即一劳永逸地关照一件事情,是在逻辑上排除出任何尚未达到消灭规格的东西。当然,出于隐瞒的目的,希特勒和其他的纳粹领导人一直到最后都采用委婉的词汇,但是泄露从他们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来。例如,在1941年3月17日,希特勒向汉斯· 弗兰克保证:总督政府将成为第一个清除犹太人的地区,附带说一句,希特勒也给其他纳粹地方长官作了这个保证,他们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去清除自己管辖区域的所有犹太人。正如里夏德· 布雷特曼所指出的,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承诺,因为它涉及前波兰,大多数犹太人被集中在那里。布雷特曼问道,如何才能把所有的欧洲犹太人驱逐到波兰,同时清除波兰所有的犹太人呢?唯一可能的答案是在波兰灭绝他们。当然,有人可能拒绝这样的解释正如一些历史学家已经做的,认为希特勒视俄国为犹太人的定居点,因此把犹太人往东驱逐到西伯利亚就把波兰犹太人清理掉了。确实,“疏散到东部”是一堆委婉语当中的一句,其他还有“清洗”“特别对待”。根据我的观点,把所有犹太人驱逐到西伯利亚的言论只是掩饰的行为。希特勒完全不可能采纳这一计划,因为它没有达到他所寻求的“最终”解决方案。这一解决反感不是给犹太人自己的土地,而是消灭他们。根据希特勒的观点,假如对俄国的征服没有提供他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在军事上取得对其政治敌人的胜利,在生物学上取得对他种族敌人的胜利,那么,这一征服是一场失败。总之,他相信不存在对犹太问题领土上的解决,只有生物学上的解决。

在他的军队开进俄国之前,希特勒给出了准确无误的信号:他要把所有犹太人尽可能地消灭,但是无论他还是希姆莱都没有制定出一个一致的办法,可以把数百万在他们控制下的犹太人灭绝。一个人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当希特勒的杀人部队在俄国堆积起犹太人尸体的群山时,希特勒已经跨上了不归路,因为这确实是“最终”解决的正确之路。所有其他的方式——驱逐、强迫集中居住、剥夺财产、移民——都是失败的、延误不可避免事态的即兴之举。对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起始于对俄国犹太人的集体枪决,并且逐步增强到对所有德国人控制的犹太人进行大规模杀戮。谈论最终解决方案“不断增强的极端化”,是一个语言学的陷阱。一旦作出消灭所有犹太人的决定——可能是在1941年的暮春和夏季,那么除了在毁灭的方法和技巧上,就不可能存在进一步的极端化。何时希特勒下达了最终的书面或者口头的命令?对这一问题不可能给予明确的回答。但是,可以结论性地明确指出:德国人带着杀戮之心入侵了俄国,并立刻实施了暴行,和他们的领导层一道分享了末日的情绪。在希特勒、纳粹精英和战场的杀手之间很快建立了鲜血凝成的铜墙铁壁。领导层灭绝性的犹太恐惧症,经常以全面彻底的宣言或者政策体现出来,它和官僚机器对这些意图的解释和实施相互作用。在这一作用中,针对犹太人的战争得到了进化。到1941年夏季,支持灭绝的所有方面汇聚成一场决定性的质变。终于踏上了不归路。

国家授权的杀戮:大规模的枪决和毒气杀人

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采用人类战争中最可怕的武装力量对苏联发起进攻:153个师(超过300万人)、60万辆机动车辆、3580辆坦克、7184门火炮、2740架飞机。德国军队得到了12个罗马尼亚师、18个芬兰师、3个匈牙利师、两个半斯洛伐克师,后来还有3个意大利师和1个西班牙“蓝师”的支持。这一庞大的力量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聚集起来。当7000多门火炮的火舌在6月22日凌晨点亮天空,雨点一般的火力和毁灭性的打击落在人员配备不齐、完全没有准备的俄国防线上的时候,俄国人在惊慌失措中逃窜。

希特勒对苏联的偷袭是他过去闪击战役更大规模的重演。纳粹空军迅速而令人吃惊的攻击,导致超过4000架俄国飞机令人目瞪口呆的损失,这些飞机多数都停在地面。之后,装甲纵队用钳形包围切割了苏联的军队。三个主要的陆军集团军在四个独立坦克部队的支持下,集中于三个战略性的苏联权力中心:北部的列宁格勒、中部的莫斯科、南部的乌克兰。德国的目标是给苏联的政治体制毁灭性的打击。最终的目标是奴役劣等的斯拉夫民族,灭绝种族的劣等人类,将俄国变成德国新的边疆。

进攻俄国的巴巴罗萨计划的头三个月,似乎证实了希勒特所有乐观主义的预言。在7月初,北方集团军抵达了波罗的海的里加,一个月后,中央集团军占领了白俄罗斯和斯摩棱斯克,这样距离莫斯科只有200英里;最后,在南方,德国占领了乌克兰首都基辅,获得了66.5万战俘和大量的资源。

回过头看,我们现在知道这些都是非决定性的胜利,因为希特勒的战役在策略上是有缺陷的,在战略上是弄巧成拙的。它是建立在俄国虚弱的假定和对德国力量过高的评价之上的。希特勒和他的军事主管把他们的决策建立在错误的智力、对俄国人劣等的偏见,以及对苏联政府和武装部队无效性的反共产主义一厢情愿想法的基础之上。德国人对劣等的俄国军事运作的看法来自俄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糟糕的表现、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对俄国军官团的清洗、1939—1940年冬季俄国对芬兰毫无光彩的战役,以及在1941年夏季苏联人没有能力反抗德国人最初的猛烈进攻。另一方面,俄国人的策略是撤回到广大的内地之中,用空间和人力换取时间,让入侵者感到疲惫不堪,同时展开激烈的保卫战。由于德国人缺乏战略上的协调,加上也没有能力在三条战线获取决定性的战争胜利,他们是典型的帝国式扩张的典范。到1941年秋季,希特勒一再地转换他的目标,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千英里的前线过度延伸自己的战线,没有对任何一个单一的部分实现突破。由于在那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希特勒被拖入到漫长的消耗战当中,这使得闪击战术变得过时,并且一个军队接着一个军队在战斗中和越来越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环境中遭到损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