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章 二丑(第2/2页)

王提学指着战战兢兢的杨尚源道:“这等不学无术的生员,侥幸有了功名,不慕圣贤之道、不思求学进取,仗着一顶头巾横行乡里,哦,还与那姚复是亲戚,不必说,一丘之貉——来人,把他的襕衫也给剥了。”这就表示革除杨尚源的生员功名,又对侯之翰道:“侯大人,此人功名已革,什么假银案你可以审他了。”

不但孙教谕一头的冷汗,侯之翰也觉颜面无光,这都是他治下的生员,他这一县之长也难辞其咎,命人赶紧拖走杨尚源,别杵在这里让提学大人看着生气,又去刘宗周面前取了朱训导笔录的张原那篇“虽曰未学”的八股文,低声苦笑:“救救急。”

刘宗周微笑。

侯之翰将张原这篇八股文呈给王提学看,说道:“老大人看看这篇制艺如何?”

王提学先是扫了一眼,嗯,这笔小楷不俗(朱训导曾是国子监优等生,他的字哪里会差),便认真看了起来,看了破题、承题,便点头道:“破题精辟,承题分明,好文!”继续看下去,看着看着就摇头晃脑念诵起来:

“……一则谓学之事不止于人伦,而因以明伦之人为犹然未学之人也;夫多闻多见,当世讵乏淹雅之才,然则未足重也,缁衣博好贤之声,阴雨贻弃予之叹,以致窃忠孝之名而负初心者可限也,岂非学非所学之咎乎……”

一篇八股念罢,提学大人的脸色由阴转晴,咂了咂嘴,好似刚喝了杯美酒,说道:“这才是能评为一、二等的制艺——孙教谕,这篇你又评其为几等?”口气略含讥讽。

孙教谕答道:“这是一个儒童作的文,与姚复斗八股时临场作的。”

“哦。”王提学惊讶道:“儒童,多大岁数的儒童?”儒童也有年纪一大把的儒童,制艺作得不错,就是时乖命舛,连童生也中不了。

孙教谕道:“那儒童名叫张原,尚未成年,便是肃之先生的族孙,方才还在堂上——”

便有堂下生员纷纷道:“在这里呢,在这里呢。”一个个口气中透着羡慕,这个张原要得到大宗师的夸奖了,这样也好,免得大宗师总是板着脸发火让他们也瞧得胆战心惊。

好几只手在张原背后推着,将张原推出诸生之列,越众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