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生而知之(第2/2页)

张汝霖知道这其中的缘故,这是他张汝霖首倡的,又是以阳和为名,这些乡绅觉得参与此事无名无利——

商议了半天,还是决定由县上出银三百两建仓,地址就选在北城根下,其余不足的银钱得由义仓社首自募,社首当然就是张汝霖了。

在县衙廨舍用了午餐,张原随族叔祖张汝霖回状元第,张汝霖坐在凉轿上,对跟在轿边的张原道:“你看,你给叔祖惹麻烦了,你得想出解决的办法来。”

张汝霖虽如此说,却没有责怪张原之意。

张原道:“是,族孙已有个法子——”

张汝霖“哦”的一声,笑道:“你且说来听听,我看看可行否?”

张原道:“旱灾迫在眉睫,阳和义仓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建得好的,即便建好,也不可能短时间筹到万石米,所以今年救灾是指望不上阳和义仓的,族孙以为,这旱灾以后极可能频繁发生,建义仓乃为长远之计——”

张汝霖点头道:“你说得是,但今年若发生灾荒又当如何,其实这是侯县令的事,我本不须越俎代庖,但既要建阳和义仓,那就必须考虑,现在不少民众都知道要建阳和义仓,翘首企盼着呢。”

张原道:“义仓只照顾那些自耕农,对于那些佃农,应该由田主自行救济,这也是痛痒相关的事,佃农若饿毙或者逃荒,那来年谁给那些田主种地,而且这样一来职责分明,赈灾也便捷,田主更了解各自佃户,田主救济了佃农,这是施恩,佃农也感田主之德,这比强行向富民摊派纳捐更可行,当然,这也要一个首倡者,自然要由叔祖出面与侯县令协商。”

张汝霖微笑倾听,这个族孙总让他惊奇不断啊,会读书不稀奇、过耳成诵不稀奇、县试府试双案首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张原小小年纪如此通达世情,这真是生而知之吗?

这日午后,阴沉沉看似要下雨的天刮过一阵风,走在路上的百姓感觉下了几滴雨,还没来得及欢呼,云开日现,天若无其事地晴朗,山阴大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