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白浪子(第3/3页)

夕阳缀在山巅,前海倒映金光,对岸的佛寺岿然尊严,天宇明净,秋风飒飒,翰社诸友大都来自江南,第一次赏玩北国的秋,一个个兴致颇高,吟诗作赋是少不的,庶吉士本就有作诗的课业,每月要上交三首诗。

张原与文震孟、钱士升、洪承畴四人品茶说话,说起昨日邸报沈榷要驱逐泰西传教士的奏疏,文震孟等人都觉得沈榷说的“私改历法,变乱道统,诳诱愚民,志将移国”是危言耸听,翰社同仁受张原影响,对西学颇有接触,又都比较年轻,肯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对沈榷这种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的做法颇为不满,沈榷是佛教徒,岂不知当年佛教传入中原也是历经劫难,若都象沈榷这般态度,那佛教在大明也不应有立足之地,翰社诸人与张原一样,并非重视天主教,而是重视那些耶稣教士带来的知识、眼界以及一种新气象,这与东林、翰社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也是相辅相成的——

张原把他写的为西学辩护疏给诸友传看,文震孟和钱士升当即表示他们也会写奏疏支持张原,翰林本就有议政咨询、商榷政务的权力,翰林院原是内阁的一部分,殿阁大学士可直接入内阁辅政,只是翰林院从文华殿搬到皇城外之后,这种权力无形中萎缩了,以致于到现在只是喝茶看报做和事佬所谓养声望——

不但翰林院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就是庶吉士也可对朝政发表意见,庶吉士与翰林一样是储相,正言谠论,补益时政,正是一个有志向的庶吉士应该做的,倪元璐、张岱也说要上书支持徐光启、张原同沈榷等人辩论,这场辩论若能举行,其精彩程度将不逊于《盐铁论》、《无神论》这些史上著名的大辩论。

这时高起潜赶来禀报说他干爹钟太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