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翻云覆雨(第2/2页)

张原道:“学生岂会陷老师于此等境地,皇帝定会尊重老师的票拟,梃击案余波犹在,郑贵妃、郑国舅依然内心惶惶,有此大辩论正好转移朝野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在奏疏里提到的经世致用之学正是国家当前迫切需要的,既然皇帝认可学生的廷试策论,应该也会同意学生与沈侍郎诸人辩论。”

吴道南点头道:“你所言有理,那我明日就把奏疏票拟呈上去,若皇帝驳回,那老夫就辞官归乡,免得那些言官讥嘲老夫恋栈不去。”

张原恳切道:“老师,国家安危事大,个人荣辱事小,老师留在朝中能为国家百姓做有益之事,即便忍些闲气,那也是老师虚怀若谷的气度,世人或许看不清,青史自有公论。”

……

八月二十一日,吴道南把票拟好的徐光启、张原、文震孟、钱士升、倪元璐、张岱和周子愚六人的奏疏给方从哲看,征询方从哲的意见,方从哲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吴道南便将奏疏封好,命当值的小内传送到司礼监去。

方从哲见吴道南一意孤行,不顾他的反对把奏疏票拟呈上去,自是又惊又怒,同时还有点忐忑,若皇帝把奏疏驳回,那吴道南自然颜面无光,以后再不敢擅自票拟了,但是如果皇帝依吴道南票拟批红,那就是他方从哲大失颜面,首辅的权威将荡然无存,圣意难测,臣子的命运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啊。

徐光启七人的奏疏送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看了之后,于次日上午来启祥宫见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老眼昏花,都是由司礼监的人把奏疏择要朗读给他听,李恩取出张原的奏疏,含笑道:“万岁爷,这是上回写万言廷策的张状元的奏疏,张状元真是笔健,又是六千余言。”

日显老态的万历皇帝“哦”的一声,他对张原还是印象深刻的,问道:“张原又写了些什么?”

李恩道:“张修撰对上次南京礼部沈榷等人要求驱逐西洋传教士之举有非议,认为那些西洋传教士是归化于我大明的远臣,不应一体驱逐,张修撰提出于沈榷等人辩论,沈榷对张修撰廷策中提出的冰河说也有异议,认为只要施行仁义,自然国家太平。”

有李恩最后这一句话,张原的目的达到了,皇帝近臣能翻云覆雨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