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有理(第3/3页)

同理,对于帝王,这些老百姓都是我家的。作为理性的人,我只要考虑到他们是不是会因为我的举措而造反,会对我不利,如果我觉得他们不会因此造反,或者,即便造反也折腾不出什么太大的动静,那我才不管他们呢。

这就是作为一名理性人的一位帝王的合理选择,他需要把各方面因素都考虑清楚了,权衡利弊,从而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这个帝王天性温和,后天又受到很多善良一面的影响,那还好些,如果他是个叛逆青年,追求随心所欲,脑筋又聪明到无论怎么胡作非为都不会触犯政权安全的底限,那岂不是太可怕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要先强调出这个“私天下”的概念,不要用我们现代的思维习惯去干扰对古代社会的理解,不要认为在私天下的时代有什么“主权不可侵犯”或者“领土问题是不能谈判的”等,既然天下都是个人私产,那么帝王作为理性人,自然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虽然社会舆论和他的良知、性格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的决策。所以,如果是帝王“卖国”,其性质就等同于我卖了自家的老宅子,无非是觉得没守住祖宗留下的产业,有点儿不好意思罢了;如果是开国君主卖国或亡国呢?——梁武帝就是南朝梁帝国的开国皇帝,他在晚年的时候就面临了亡国。梁武帝这时候说了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他说的是:“我打来的天下又从我手里失去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看看,这就是私天下时代的典型帝王心态。帝王们卖国也好,亡国也罢,玩的都是自家产业,再由此说一句我们现代人,我们不过是在帝王们的老宅基上重打鼓另开张,我们自然会受这老宅基的历史河流和思想河流的影响,这里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有感情,但是,那些古代帝王把自家的家业玩大了、玩小了,我们犯得上跟着瞎激动、瞎操心吗?

话说回来,所以,到了私天下时代,孟子的民本思想就和帝王的财产私有权发生冲突了——我要是三天没擦我的电脑显示器,显示器就胆敢理直气壮地在我开机的时候不显示画面了?!这还了得!

有冲突?没关系,我们有调和,于是,民本的意思就开始变了,就变成了我前面说的那个“爱护私有财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