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巨利(第2/2页)

孙家女婿听了更是乐开了花。虽然他知道此行如若象这位小神童所说,危险艰巨,可那种香料的利润足以让他动心,何况还有这样大的功劳在等着他,现在这位小神童还要为自己作词。恐怕连知州大人也没有这样的福气。他都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

注:有些读者出现了许多想法,第一我写这本书严格参照历史资料,比如双季稻功能并没有许多大神笔下那么奇妙,这是史实。第二小弟我一直是认为诗词是小道,只有改变宋朝保守的态度和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以前这些人都叫匠人,很低可怜的,比如黄道婆正规史书都不记载她。),当然本书会很YY,这样大家才能看得更爽。第三主角长起来很快,就如大大们所说他后来进入京城是太子宾客,是三品大官了,可还没有资格参与政事,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站在朝堂上和大人们讨论国家大事,我想想也挺异怪的,因此石坚借海客的嘴说出。现在主要是为主角造势,让他一进京城引起轰动。虽然没有花无缺和楚留香的武功(也不会出现武功,因为小弟我想按照史实发展故事情节,但这条书评让我看了直乐),也有他俩那种风采。第四我引进的这些物种在正规历史上很顺利,并没有造成自然灾害。双季稻以及占城稻在宋朝就出现,宋真宗的确是下命推广。棉花是朱元璋强行推广的,但那时并不是单株种植,是撒种籽种植方式,产量不高,后文将出现,红薯等也是明朝时从欧洲引进。(至于水浒传电视剧里开始吃花生喝酒,我为之仰鼻)后来不到一百年就在中国普及。至于灾害好象因为土豆发生灾害,差点引起欧洲饥荒,但在中国并没有出现,所以主角大胆引进。这些作物丰富了农民的种植,宋朝那么富,还时常发生饥荒,清朝却用多不到一倍的土地养活比宋朝多了近十倍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