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策划(第4/4页)

赵蓉将前后理了一遍,她也是眼睛一亮,向申义彬说道:“申先生果然高才,可是申先生为什么不参加科举?”

申义彬答道:“郡主就不要称呼我先生了,会使草民折寿的。非是我不想参加科举,而是我和那个花鼐一样,连考了几次也没有考中,现在连一个秀才也不是。也许谈起军事,草民还能说上两句,可谈起经义,对草民来说恐怕比看天书还要难。今年科考,试卷上叫草民作诗一首。草民实在想不出来。于是草民写到,外面春光正美好,梅花飘完杨絮飘。吾心却象雪水浇,乱用此诗来敷了。听说把考官差点气疯了。”

听到他说到乱用此诗来敷了,赵蓉与赵堇都笑得弯不起腰。

石坚却一本正经地说道:“所谓术有专攻,申先生对经义不通,不代表着他不是大才。还有那个延州城小罪犯狄青,以后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赵蓉现在听申义彬这一番分析,也不得不承认申义彬是一个大才,她陷入沉思,她徐徐问道:“难道科考错了?”

石坚说道:“也不是错了。相反我朝比唐朝科考制度进步不少,不然象寒门的范大人他们根本进入不了朝廷。只是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弊病,要不断地完善它。这项工程可不小。”

同时,在辽国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一家豪华的院落里,一对男女相对而坐。少女说道:“怎么了?”

她对面的中年男人说道:“幺妹,今天朝堂上吵得一塌糊涂。有的要和,有的要战。”

少女说道:“那么陛下的意思是什么?”

“陛下的意思是吓吓宋人。现在宋人这么富裕,也要乘机让他们出出血。”

少女听了立即将眉头皱起来,她说道:“我就知道一定是这样的。我朝危矣。”

中年男人不解地问道:“此话何讲?”

“唯今是最好的局势。党项人异军突起,给了我朝一个削弱大宋的机会。上计,提供党项人兵器马匹,再次联手进攻南宋。将他们逼到长江以南,那么宋朝就不会崛起,对我朝就永远没有了危胁。中计,马上就进攻中原,和宋人陷入混战。那么我朝会损失惨重,但也将宋朝拖下水,那个元昊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样腹背夹攻,也可以削弱宋朝,达到上计的目的。只是这样一来,我朝损失会更重。下计,同宋朝交好,将兴平公主接回来,安安心心地守着这祖宗留下的江山。”

“为什么?”

“很简单,我相信这次宋人一定会让陛下得偿心愿。可是宋人新帝刚刚登基,又受到西北这次打击。我们却乘机靳索威吓,宋人一定会怀恨在心。特别是那个少年引以会耻。只要宋人将西北安定下来,我相信我朝会引来那个少年的怒火。”

中年人还是很怀疑,他说道:“那又如何,宋朝宋太宗手下,夹灭汉之势,集全国大军,还不是被我朝击败。而且我朝士兵这些年东征西战,宋朝士兵耽于安乐,士兵无论士气还是战斗力都不是我朝相比的。”

少女更是苦笑,她知道连自家哥哥都说不好,况且别人,怎能叫他们相信自己的话。

石坚和赵蓉申义彬商议完毕,加快了行程。没几天就到了京城的外围。看着开封高大的城墙,石坚不由地感概万千。没有想到只是四年时间,他三进三出。这还不算,马上他不久后肯定还会离开京城到西北去,那么就是四进四出了。他以前还嘲笑寇老西儿半辈子都在跑路,恐怕自己这一生跑路还要比他多。

他们迎着朝阳的光辉,缓缓地向城门走去。终于有人认出了他,不知道是谁首先认出了他,喊了一声。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看着这少年柔和而又刚毅地脸,众人都觉得他那不算魁梧的身材却象一座高山让他们敬仰,象一个顶天大梁,特别隐约地听到西北的失败让他们感到安心。不管是平民还是官贾都齐齐地喊了一声:“石大人回来了!”

注:在历史上,公元1037年(大庆二年)七月,当元昊召集党项诸豪酋于贺兰山会盟,准备侵宋之时,惟亮进谏元昊不要进攻宋朝。我写的这段历史与真实历史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当然延州知州是叫郭劝。而且确实送到了元昊手上。并且元昊命令将惟亮父子绑在山坡上,然后用乱箭射死。惟亮被害后,在对宋问题上,无人再敢提反对意见,元昊也就更加为所欲为,很快称帝建国,进攻宋朝了。而且还使党项人再也不敢投降宋朝。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对于西夏交战的历史,因为提前了十三年让他发生,当时历史各州堡大臣的名字与他们的性格无法考证,或者说我没有本事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