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红雪(下)(第2/2页)

这时,这一支宋朝的后勤部队经过,让苏奴儿垂涎三尺。就好比申义彬曾经向曹玮这些将军解释苏奴儿一定会出兵争夺理由时说的一句话:“就象一个妓女站在一个被关在牢房里已经一年多的男人面前,而且还是脱光了衣服。那意思是只要出一点力气就可以上到,你们说苏奴儿会不会上?除非他不是一个男人。”

事实苏奴儿是元昊手下重要大将,打仗勇猛,同样反过来说他胆子也大。

当苏奴儿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果然心动,然而他也不是莽撞地却带着大军事争抢,而是小心翼翼地派了更多的探子却查探延州城士兵的动静。当然还有土门驻守的五千士兵,但这也没有放在他心上。他主要还是担心延州城里留守的三万大军。如果让他们缠上了,不但宋朝这物资抢不到,还有可能连金明寨都丢失了。探子回来的探报,说延州城守军并没有什么移动的迹象。

于是苏奴儿派手下大将嵬名理带着骑兵去争抢这一队物资。为了防止土门士兵的支援,还让他带了五千士兵前往。这时宋朝这一后勤部队已早过了金明寨的犯围。但是相比于苏奴儿的骑兵,他们的速度显得非常慢。很快就让嵬名理追上。

看到西夏的大军到来,这些宋朝的士兵吓得连这些粮草也不要了,他们丢下押运的车辆向前没命地逃去。

这个情形让嵬名理看到后,在马上得意地大笑。虽然在延州城损失惨重,可是嵬名理和苏奴儿至今还是认为那是宋人用了诡计以及据城而守的结果,在正面战场上宋兵的战斗力根本不如党项人,他们只是一群孱弱的病夫。

同时,在不远处墩儿山的主峰山顶上,石坚正用望远镜将这一幕望得很清楚。这一次的出征并不是石坚身先士卒,鼓舞士兵的勇气。在枪支没有出来之前,两军对垒还要主将的谋略。虽然制定了计策,别人也对他信服,可是他自己还是第一次领兵打仗,并不是有十足的信心。他可不想做纸上谈兵的赵括与夸夸其谈的马谡。因此无论众将再怎么阻止,他还是到了最前线。

可这一举动,无心中使这些士兵的士气大为振作。而且石坚不摆架子,与士兵一样同吃同住,更赢得了士兵的好感。要知道这三天他们隐藏在墩儿山,生活相当艰苦。为了不让苏奴儿查看到,不敢生烟火,全部吃得是干粮,渴了就喝雪水。夜晚宿营在野外,更是不敢用帐蓬,只是拿着棉被裹在身上。很多身体差的冻得睡不着,就起来活动身体取暖。但看到石坚带着头,他们也没有怨言了。石坚是什么人,是大宋第一才子,是国家的栋梁,是朝中的重臣,最重要的他还是一个文官。

第一天下来,这一万将士看着他的眼神是佩服。第二天下来,看着他的眼神是打从心里面敬重。第三天下来,则是仰慕。

石坚看到嵬名理大军已经追到粮草车子了。他没有带着士兵继续追下去,现在他们在宋境,这次前来的目标也只是这几百辆大车的粮草,可没有胆量也没时间追杀这几千名士兵。现在他要押送着这些粮草返回金明寨。

然而他们来到眼前,嵬名理突然大叫:“撤,快撤!”

这些骑兵也不是傻子,他们看到这些大车上一个个冒着火花,他们中间许多人也经历过攻入延州城内城时,被炸药袭击的场景,知道不妙,一个个拨转马头向后逃去。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几百辆大车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响声。这几千名西夏骑兵被震得人翻马滚。无数的尸骸抛向了天空,又将残肢断骸抛向了四野。同时,撒落了一片片血迹,将那片平原的雪映成红雪。

石坚举起了马刀,说道:“杀!”

这一万士兵在这山上憋了三天,早等得不耐烦了。他们虽然手上没有望远镜,但听到那接连不断的巨响,知道是宋朝春雷发出的声音。这个落水狗不打到什么时候打!

他们嗷嗷直叫,向山下冲去,正好将夏人的后路断掉!

注一:历史上元昊称帝,宋廷上下非常愤怒,马上下诏削夺元昊官爵。但是,众大臣还没有意识到西夏威胁的严重性,认为“元昊小丑,出师征讨,旋即诛灭!”惟有谏官吴育一人忧心忡忡:“元昊已经称帝,不可能自己再改回原先的称号,而且他一定做好充足的战争准备。当今之计,应暂且答应他的要求,让他没有口实兴兵,同时严命边将抓紧战备,争取时间,待其发兵来攻,兵祸还可能不会太深。”当时,张士逊任宰相,认为吴育迂腐可笑,不听。不仅削夺元昊爵号,宋朝还立刻断绝双方的互市,在边境张贴告示,称有斩元昊之首者马上授与定难军节度使一职。元昊闻讯一笑,宋朝的反应早在意料之内,他又派遣使臣,把宋朝先前赐予的旌节和诰敕皆封匣送回,书表语气傲慢无礼,再不拿宋朝当回事。

注二:历史上公元1041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庆历元年),在好水川大战之前,西夏方面元昊自撤离延州之后,将大军驻扎在金明,打算以金明为基地,在扫清后路之后,再一次发动对宋的进攻。五月,元昊率军进攻金明以北200里处的塞门砦,塞门砦主内殿承制高延德、兵马都监王继元,在坚守5个月之后,因粮尽援绝而率众弃城逃走。元昊率军截击,王继元战死,高延德被俘。接着,元昊乘胜攻占安远寨,并分兵夺取栳栳、黑水等砦。从此,元昊控制了横山以南至延州一带的大片地方。宋西北边防因失去屏障而更加易攻难守了。

最后说一下,此两注不算字数。这两天因为有事没有更,对不起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