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草民累了(第2/3页)

当然这后面的才是朝廷的意思,朝廷要召回石坚,可不好明说,因为石坚当时离开京城时,就说过,西夏平灭之时,为了防止朝中有政敌破坏他的计划,只能听到他一种声音。可现在不但有了其他声音,就连和议都签了。

现在刘娥也不好意思说,你的任务完成了,现在必须回来了。所以说让有功将士回京受赏,石坚自然也要回来了。这一回来,还能回得去么?

就连传旨的太监也小心翼翼地看着石坚脸色的变化,省怕他发怒。

可石坚只是漠然地说了声:“臣接旨。”

一声辨解也没有。

可是这一大队人马没有到潼关时,石坚突然接到王坤传来的消息,说李慧病重。

这个小姑娘做了尼姑后,就一直没有给石坚写过信。石坚也没有办法,况且随后他去了西北,为了对付元昊,他每一个计划都慎之又慎,惟恐出现一个疏漏让元昊抓住,功亏一篑。这一战如果失败了,那么宋朝士兵也就再没有了必胜的信心。换句话说,宋朝的政策也将会变得更保守,那么历史还是将再次回到原点。就是宋朝再有钱也不行,猪养得越有,想杀的人就越多。但猛虎长得越壮就越没有人敢欺负。这一战可以说关系到宋朝是一头肥猪还是脱变成一只猛虎。

因此他根本没有精力去考虑小姑娘的事。

现在也正好,将她这件事处理了吧,不然以那个小姑娘的性子,恐怕也活不到两年了。

于是带着一干武将,骑着马加快了速度,至于范仲淹、夏竦他们,还有那个俏丫环留在了后面,慢慢赶路了。

十天后,也是四月末的时候,京里也早是柳絮飞完了,桃花落尽了,槐树的叶儿变深了。只是它们扬起了一团团的雪,或者如一串串白玉,夹在这片滴翠间。

这一天早晨,一队鲜衣怒马进了京城。

虽然石坚这大半年来,变了一个大模样,可还是被老百姓认出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句:“那是石大人。”

无数京城百姓惊喜道:“石大人回来了?”

“是啊,石大人回来了,不过长高了许多。”

“但石大人也晒黑了。”

“废话,西北那地方多苦,能不黑吗?”

他们不知道朝中这一番勾心斗角的事,在他们的眼里,石坚报了仇,灭了西夏十几万人,夺回了三州,这可是宋朝多年没有的大捷。现在西夏陪钱又陪马,应当心满意足了。

石时在马上冲围观的百姓拱拱手,立即奔往皇宫。得知今天他们回京,朝中正在开朝会,石坚明白,刘娥这是想用群臣的嘴巴来堵住他。

好吧,那就早点将这件事解决。

阳光将高大的皇宫照得金壁辉煌,高大壮重威严。这些将军们,有许多人还是第一次进入皇宫,其中就包括现在担任指挥使,在夹山立下大功的马如龙,还是狄青身边的那两个壮汉,喜欢甩肠子的宋明月和秦轩。

他俩象一个小孩子似的东张西望,还有点忸怩不安,这个表情在别人脸上还好一点,可在他们灯塔一样的身躯上,要多诡异就有多诡异,狄青骂道:“妈的,以后不要在外面说你们是我手下的将军,省得丢老子的脸。”

他们不知道马上就要有一件大事发生了。一个个脸上很开心,毕竟作为一个武将,很难有扬眉吐气的时候。

终于走进了大殿,两边站着朝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文武大臣,在人群中石坚看到了又增加了几张新面孔,那是朝廷从地方上补充的新血液。看到他们进来,这些大臣全部好奇地望着他们。特别是宋明月的体型,叫他们一个个将嘴巴张得老大。

同时他们也看着石坚,看到他脸上的皮肤变得黝黑,还出现了一点淡淡的高原红。同时,还有点皴裂,虽然这些不抹杀他的英俊,反而更增加了他的一份沧桑感,可还是看出西北的风霜,在他的身上留下艰苦的痕迹。

赵祯也在看着石坚。

为了王蒙正的事,王素姘找过他几次。可是这时赵祯已经表现出一个英君的资质,他说道:“你父亲的确这次做得很过分,本来大娘娘给了他这次很好的机会。他不胡作非为,早就戴着一顶大功,到了京城了。如果大娘娘不这样处分的话,难以堵住天下人的众口。”

王素姘还要闹,赵祯怒道:“难道你要让朕做一个昏君!”

王素姘才止住哭泣,赵祯又安慰道:“等这件事风声一了,朕再想办法将他调回来。”

并且他也为和议之事,与刘娥争执过。

刘娥向他说:“我的痴儿啊,哀家是为了你啊。当初太祖皇帝,不也是对柴家忠心耿耿,但功高权重之后,他手下那班将士就不这样想了。况且石坚才多大,他的发展空间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太祖皇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宋家的江山够大的了,现在两湾大陆都没有官员愿意前去,要这么大的江山做什么?况且西北那地方,也没有什么出产,要来也是倒贴国家财政,拖连老百姓。”

赵祯总感觉到她这话不对,可不知从那儿辨驳起。

五代末,后周接到镇、定二州军情,说后汉勾结契丹人,大军即将南下。于是派赵匡胤出兵,但兵行四十里,便发生陈桥驿兵变,诸将谋立赵匡胤为帝。赵匡义说:“哥哥忠义,不会同意。”而诸将则说:“若太尉不受命,六军难以向前。”

此时赵匡胤醉酒卧营不起。诸将环立待旦,黎明,军营呐喊四起,诸将叩营说:“诸将无主,愿立太尉为天子。”随即没有等到赵匡胤开口,便被皇袍加身。这样说来,赵匡胤根本不知情,是诸将逼着做皇帝的。

可是其中疑点众多。首先皇袍非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其次是夜军营是夜喧哗,将士环营伺立,赵匡胤居然醉酒不知,这要喝多少酒?醉成什么样子?况且那是大军行程路上,作为一个领军主帅,会醉成这种地步?最主要不解的是本因边境告急,可赵匡胤皇袍加身后,率军回京,就没有了动静了。所以有人写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朝加身便罢兵。”

因此刘娥拿赵匡胤来比石坚是不对的,可赵祯也不知从哪里辨解。不过凭着他跟石坚后面学习的知识,隐隐感觉到宋朝这样做,很可能会搬自己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石坚也看着赵祯,看到他又长高了不少,露出一阵温暖的微笑。其实抛去两个人的身份,这两人可以称得上亦师亦友的关系。

看到石坚的微笑,刘娥在帘后也松了一口气,看来今天的事好处理了。

石坚行过礼,也开口说话了。

他首先说道:“这些将士今天有了一些功劳,但他们都是用血肉和性命换来的。正所以他们的英勇,不怕牺牲,才有了我们大宋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