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老骥(第2/2页)

可能杨崇勋清点了一下人数,却发现少了最重要的两个人,一是曹玮,一是石坚,至于狄青他们这些小将,他自己自动略过。曹玮是名将曹彬之子,一门兄弟,皆权倾一方,如果他要出事,可也是了不得。至于石坚,那更是要命,并且太后还下了诏,石坚这次救出宋军后,还要到京城与公主大婚。

他就询问范仲淹,范仲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山遇惟永将前后经过一说。至于石坚是如何到兴庆府的,他也不知道,但后面发生的事情他清楚。

这时候夏竦说道:“不如我们乘石大人将西夏现在搅得一团糟,再次带大军杀入西夏,并乘势救出曹大人与石大人。”

敢情他现在就象一只输光了所有钱的赌徒,还乘机扳上最后一把。

所有人都白了他一眼,特别是山遇惟永,他作为旁观者,更是清楚,这次元昊的计划就是主攻,夏竦的好大喜功,而且无知才实施的。他拿出石坚写给他的信,信上说这些他到了宋朝后,一定要用石坚的名义,告诫所有宋军这一年内不得轻举妄动。

山遇惟永说道:“这一次兴庆完了,让石大人将所有的粮食与仓库里其他储备的东西都烧完了。当时为了引你们大军深入,元昊几乎将国内所有储备都搬到兴庆府了。石大人这把火烧得,明年春天西夏全境,几乎所有部族都会出现饥荒,到时候各种矛盾更尖锐。也许不用你们出手,元昊的所有势力都有可能会瓦解。”

夏竦一听更有劲了,现在石坚不在陕西,他还是名义上陕西的最高长官。他说道:“这样不是更好吗?”

山遇惟永说道:“是更好,正好他将所有矛盾,一起转化到你身上。夏大人,也许我初投朝廷,可是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他向夏竦没有自称本官,而称我,因为石坚还帮着他讨了一个枢密副史的职务,两人官级差不多。

“你有没有想过,你带着大军进入西夏后,西夏人帮元昊开城门。可石大人带着大军进入兴庆后,现在守卫兴庆的人却是兴庆府的本地人。而石大人的宋军站在旁边正看热闹。”

“这怎么可能?”众人全张大了嘴巴。西夏人的凶狠,他们可是见识过的。

“有什么不可能?石大人只带着一万大军进入兴庆的,这还是要攻下兴庆,还有黄河边一战,但现在我得到的线报,兴庆城上有十几万人在守城。你们不会以为石大人真的会撒豆成兵吧?”

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夏竦,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啊。”

然后又说:“至于石大人,你们不用担心,这次他将遇到很大的困难。元昊这次真的恼羞成怒了,可我还是相信石大人会有办法脱围的。如果要说,只有说曹大人,这次真的没有一点希望了。”

十月十三,元昊得知宋朝大军已经安然撤离宋境,山遇全族也叛出西夏,举族逃到宋境。他大为恼怒。这时候他想到石坚为什么说很快他就品尝到第四道大餐的意思。

现在他和夏竦一样,等于是一个输光了所有筹码的赌徒。可以想像经过这场变故后,西夏国内各族都会产生离心离德的想法。而且他还联想到一件事,那就是石坚离开的原因,既然石坚能安排山遇惟永帮助十几万宋军脱离灵州,为什么不在那天晚上,他围在兴庆城的周围大军中再找一个叛徒,帮助他脱离兴庆?

并且石坚只有一万人,更容易脱围。

现在他终于知道石坚是带着多少人攻城的,这让他更加羞愧。

他恼羞成怒之下,立即下了两条命令,一是在边境布下许多探子,查看石坚这一万宋军的动向,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个万恶的石坚留在西夏。一边对留守灵州城吸引西夏人注意的宋军,发起进攻。

同时,因为这次变故,他更加对身边的人疑神疑鬼起来。

十月十四,五万在灵州的西夏大军攻城。虽然灵州城只有五千老兵和残废的兵,但他们抱着必死的志向,加上曹玮亲自陪他们留下来,这一天他们勇敢地在战斗。

就是这五千残兵居然抵档了他们一天进攻。

第二天,西夏大军攻势更猛,终于战至中午,城头上只剩下一千来宋兵。曹玮知道这样下去,已经坚持不到傍晚,他吩咐士兵一把火将灵州城点燃。西夏城内虽然多是泥巴房子,可他们房顶大多是羊毛织成的毡,做房顶,一年一换。这把火迅速将灵州城燃成一片烈狱。

这使城外的西夏大军急了。要知道灵州与兴庆是西夏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现在兴庆基本上让石坚烧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曹玮这把火,这两颗明珠不叫明珠了,马上就成了鱼目了。于是攻势更急。

只是一个时辰的光景,城头上站着一千来宋兵只剩下几十人了。

这几十人围在曹玮身边,保护着曹玮,一边与涌上城头上越来越多的西夏士兵悍战。

然而也只是一小会儿,他们全军俘没。

这些西夏人都认识曹玮,叫曹玮投降,曹玮却大吼道:“我身为大宋重臣,怎能向你们这些叛贼投降。”

一下子跳入城内火海里,自杀身亡。

消息传来,宋朝举国震惊,刘娥与赵祯亲自为曹玮披麻戴孝,彰表他为文忠公,太保,枢密史。竟使一个武将用了一个文字谥号。并且这次被石坚救出的刘平、石元孙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夜也自杀于自己的府上。

这个惨烈的消息传开,京城的百姓似乎也忘记石坚这几场神迹般的战斗,脸上一片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