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不利(第2/2页)

在这种情况下,众臣忘记了石坚的嘱咐,又发行了两亿交子。这样一来,交子流通量已经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范围。

或者他们本心也是好的,这种交子一是为国家节约了许多成本,二是为了国家节约许多金属,三是解决了国家现在货币不足的困窘局面。这几亿交子发行下去,钱贵物践的局势也在好转,也赢得了上到商人大户,下到百姓的一至好品。

但一些雄心勃勃的大臣,又开始上书,试着再增加两亿交子。这一回许多大臣开始争执了。他们也怕交子象石坚那样出现失控。但总的来说,情况十分地好。只要契丹不参加,等到石坚将大洋岛平灭后,这些天理教就是想谋反,也不会成功。现在国泰民安,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浪?

不过让朝廷头痛的是,一些商人打压棉价,提高粮价,虽然朝廷发放了一些库粮,使商人没有造成更大的风波,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些库粮也有一个限度,在这些商人屯集之下,光靠库粮也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一旦库粮出现空虚,对朝廷也很危险。

就在这时,终于传来一个消息,将粮价嗖嗖地一下涨起来。那就是石坚与田瑜的军队似乎在海上大败,正在向宋朝逃回。也就是说大洋岛真的没有收回的希望了。而且棉价也在下跌,还好,这时候棉花基本上收摘完毕了。最奇怪的是管大洋岛什么事?现在宋朝的棉布销售的地方还是西亚以及远到非洲欧洲一些国家。走的航道也不是大洋岛。可百姓知道销到哪里?走那些航道?

随之上涨是玉器和香料,还有现在宋朝出现的橡胶。但幸好的随后,传来石坚大捷的消息。宋朝再一次在报纸上大书特书。这一次石坚只付出了伤亡不足一千来人,就将敌人三十多万叛党全部歼灭,同时还有近四百艘船只烧毁和俘获。这种战绩比石坚万里长征还来得更神奇。

这意味着什么?大洋岛石坚手到擒来。这个消息传开后,粮价再一次还原,棉价再一次还原。朝廷终于放松了一口气。但许多商人在这次风波中因为屯集了棉粮,还是花高价的。最后损失惨重,直至破产都大有人在。

朝中大臣认为他们罪有应得,谁叫他们想赚黑心钱的。但一些有心人,在朝廷之前就得到消息,他们在粮价最高峰将存粮售出。所以不但没有损失,反而狠赚了一笔。但他们也不开心,这次潘闾的大败,除了让他们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外,还有许多人也会暴露出来。他们不得不在朝廷在没有知道他们之前,匆匆忙忙地逃亡。当然也很简单,现在他们的贸易遍及世界各地,躲藏在外国就行。但时间仓惶之下,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处理财产。

虽然朝廷最后因为反应速度慢,没有将石坚名单上的人抓住几个,但收缴了一大批财产。这些财产包括田地商铺矿藏还有房园,最后处理下达到几百万之巨。这还是暴露出来的,没有暴露和转移到大洋岛的更多。但朝廷刑部以及皇城司还有机速房一起出动,顺着这些名单进一步地抓捕,连一些无辜的商人也被牵连进来。为了功绩,一些冤案也免不了的。但确实这一次出现了一个突破口。许多天理教的教徒被揪了出来。让天理教的一些人躲得躲,逃得逃。让天理教开始惶恐不安起来。

李织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冒着危险,进了京城。她要找那个人商议。

这也算是临近年关前,一个最好也是最不好的消息。

同时朝中也在找这个人,他们对朝中的“王爷”开始秘密侦察。现在宋朝除了一些异族的首领封王,如原来的李德明,现在的玉素奴香等少数几个人外,那么就只有对赵氏皇族的后人封王。其实赵氏子弟不少,但封王的也不多,就那十几个人。其他或公或候。然而除了侦查出一些王爷的劣迹外,一点也没有看出他们有谋反的迹象与动机。

于是刘娥将这些情况写了一封密信,送向石坚,请他做出判断。然后就是这几万名俘虏,朝廷终于有人羞答答地站出来,将他们拍卖。这不是一笔少钱,最后王曾在青州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捂着嘴大笑这些人虚伪。

这时候石坚已经来到大洋岛的东侧,也就是现在宋朝百姓居住最多的地方。他与田瑜一样,也没有那个能耐穿越整个大洋岛,就是他百战百胜也没有用。一路上许多地方是沙漠高原不算,也没有人家,他供给不到补充,路途也太遥远。

所以他还是只有与田瑜一样,从大洋岛的东岸强行登陆。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登滩最主要范围小,目标明确,容易受到敌人的打击。当然如果有远射炮火。强行用火力射出一定的范围,登滩还就得比较容易。可你有炮火,人家也有炮火。这也是二战时诺曼底登陆为什么联军那么慎重,而且在史书与大书特书的原因。

但同当时的联军一样,石坚现在取得了海上优势。经过塔尼翁海峡一战。现在天理教也没有能力再组织一批海上船队,就是有他们也没有这胆量,损失太重了。可是一旦上陆,他们优势将化为乌有,敌人可是他们几十倍,就是用人来填,也将他们这几万填光了。

石坚带着船队在大洋岛的东北角游荡了几天后,一个夜晚,一艘小船靠了过来。这艘船上有几个宋人,还有几个土著人。石坚亲自将他们接到舱内。然后同他们密谈了许久后。终于在第三天,开始下令登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