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三人转(第2/3页)

石坚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大宋将成为史上最辉煌的朝代,最强大的朝代,最富裕的朝代,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特事特办。不错,这样做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有损了皇家威严,难道皇家威严难道比一代江山更重要?如何用最少的钱看到真实的外面世界,而不会让权臣将眼睛蒙蔽,这一点也很重要。我的话完了,如果你们不同意或者同意,或者修改我的看法,大家可以商议,别要争,争也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刘娥看到天冷了,于是挂念三路受灾百姓的冬天日子怎么过。于是赵祯接了一句嘴,说母后,不如我代你去看看百姓的情况。

他现在正值年轻之时,看到石坚从东杀到西,还有那个契丹皇帝同样也自己亲征,他也想出去。

可立即让刘娥痛斥一顿,说出巡一趟将会花多少钱,现在想省一点都不行,还有大臣会让你出巡。说到大臣,刘娥忽然想到了石坚,或者让他代替一下,到河东河北路看一下,还别说,对于那三个小青年,老太太还真不放心。

于是将石坚召进宫来,刘娥将事情一说,石坚就说出这番话来。当时老太太也蒙住了。这确实不成体统。但仔细回味一下,这个主意倒也是好主意,如果真让每一代皇帝隔上一个十年八年,到外面走走,听听老百姓的言论,再看到他们吃的穿的,确实让他们感受一下民生。但有一个前提,地方官员不得粉饰太平,因此石坚才有这个不得扰民,除叛党外一率不得惊动百姓或者对百姓下任何命令之说。

其实这还是治表,如果这种集权制不解决的话,用什么方法也等于零。石坚这种方法也许会使赵氏江山延长。在他的梦想里,现在赵宋正需要稳定。最好来一个四百年五百年,那时候科学将会发展到一定地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随着对科学的认识而开放,然后政权的方式和平过渡。即使出现风波,也因为现在的汉人强大,而将其他异族压缩成一个很小的空间,对汉人造成的动荡不大。

石坚也豪不客气地指出,但现在是赵祯与太后执政,可换了其他的皇帝,也未必会遵守这种规则去做。到时候的出巡,反而成了浪费国家财政的重要弊病。

于是这三人就商议一下,将这些规则列成一个祖训,让后世子孙一个个铭记在心,就象遵守太祖皇帝的三条祖训一样。当然这么大事,也不是他们三人拍板就能决定的。实际上现在宋朝皇帝某些时候做事也受大臣制肘的。当然,如果遇到昏君收回的话,也比较容易,就象宋徽宗一样,照样把一个花团簇簇的江山几年之间败完了。

现在这件事石坚交给大臣们去争了。我还有其他的事,让你们慢慢吵,反正出巡的事情也不急。

对于军事他没有再过问了,南方的事,十几万精兵,无数悍将,还有他与谋臣的精心策划,各种物资与新式武器,如果这一干人完成不了战略任务。也不用他们回来,石坚直接骑看马跑到南方去,从狄青开始,一个个印符收回,盔甲脱掉,回家种田吧。至于北方,他前世的史料变很少,现在得道的资料同样也不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够给契丹带来多少麻烦就是多少麻烦。而且随着南方的战事结束,就是契丹没有内斗,石坚也未必将他们放在眼里。

至于官员改革,也到此结束,精减了许多人了,陆续地还有官员往坑里跳让他简。现在不能再刻意减下去,否则得不偿失。还有军队,裁减的也打算从厢军开始,可现在各地还有少量叛党在流窜。这事儿也必须等到明年。不能急,慢一点没有关系,得要稳妥。这是石坚从王安石变法中吸收的经验。

但在北方,他开始试验了王安石的水利法,但没有通过条例来实施,只是下达命令,让百姓兴修水利与道路,打得还是现在百姓已经荒废了秋收,那么不能全把他们养着的旗号。现在朝廷反正也是无偿地提供援助,不如让他们做一点事吧。于是将北方的所有水利从夏末就开始兴修。不露山不露水,将水利带来的好处,让世人看。

其实这种方法也是石坚最赞成的改革方法。连一班老儒都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大事。还有一个就是改良型的将兵法,就是各地驻军,开始大规模作战训练,而不是象以前那样练单兵,也练不出特种兵。而且各将领带着士兵主动训练。并且石坚请旨,因为现在战事未平,几年外地的驻军将与兵不得善动。京城的禁军也因为重组,必须要训练。反正石坚不提改革的事。

先做,做出来给你们看,看到了好处,以后也成了一个惯例,到时候比强行命令,人们骚动来得好。

对于王安石的均输法、市易法,石坚根本不赞成,全变成国营企业了,前世的历史已经证明国营企业是多少落后,而中间只会养会无数的贪官。根本就不会达到目标。青苗法,已经有银行代替,但石坚可不会强行摊派,更多的现在银行比王安石的那种更人道。还不起我连要都不要,权当朝廷做善事用下去的钱。

水利法是好的,兴修水利,可没有那么简单,比如上游的县在治水利,而下游的县不治,那么上游的河水将会变深,对河岸形成危险。因此这需要各州县来协调。但也在注意民力,别要将老百姓累趴了,还不能误了生产,还得付钱,这样老百姓才不会有怨言。当真指望不识字的老百姓想到以后水利会让自己有多少多少好处,得来实际的。

免役法也不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后只成了国家压榨百姓的工具。但税务改革现在不能动,吕夷简与王曾都商议过好些回。这是在摊丁入亩与一条鞭上改良过来。但石坚不动。并且说道最少得到明年春天。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南方大胜,而且南亚的那些地方拍卖,马路也在广南路修到了大理,或可能大理主动来降,那么朝廷的声名达到了顶峰,而且财力也大为好转,这样实行新法,阻力将会更小。

两人点头,都不会激进的人,同意石坚稳妥的做法。还有任子法,石坚也认为这种变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在纸上写策子,赵括的人多了海去。其实动不动无所谓。不如将各学科分得更细一点,或者对官员加强一些培训,来得实际一点。至于王安石那种策论科考,不需要。关健是如何将各个官员的才能识辨出来,放在适合的位置上,才是正理。何必弄这么大风波。其实如同他与赵祯一次谈话中说过,让百姓读书,是为了将文化普及,不一定非要让他们人人当官。但这话不能向外界公布。保马法,他也一概否定,不要说现在宋朝已经有了宁夏路与龟兹路,不愁牧马的地方。就是没有,他也不会同意,将战马放在百姓家中饲养,能养得好?一匹战马需要各种饲料搭配,饲养一匹战马的费用要顶上养四个士兵的费用。但这只是养,还是让它们奔路,不然只是一堆肥膘,上了战场也没有用。或者就象石家那匹大白一样,还骄傲地摞别的马匹蹄子。有时候石坚看它那种样子,简直无语。其实王安石这一变法,完全是胡来,或者让他一人开航母去。方田均税法是好的,可也忽略了这些豪门的势力。而且现在宋朝的田地多得是,没有必要将这些豪门逼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