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得道(第2/3页)

没有办法,现在信神的人太多了。石坚只好以彼之矛对彼之盾,反正都是佛祖说的。

石坚还看了一下圆觉,看到他再次合什,念道:“阿弥陀佛。”

估计老和尚也忽悠得差不多了。

石坚再一次问道:“在下可以向大师请教第二个问题吗?”

众人都露出古怪的笑容,石坚今天是有意为难这个高僧了。

但圆觉此时态度变得两样,恭恭敬敬地答道:“不敢,请问。”

石坚说道:“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问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着五千文。”

这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既然老子说了言者不如知者默,为何还要写下那么多字呢?

众人再一次苦笑,实际上石坚这一句偈诗念出后,大家就知道石坚说什么了。

石坚果然说道:“《西游记》中的无字经书是在下所篡,佛经上本没有此事。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既然如来说法,听了也抓不住,而且佛教真旨比道教更归于空寂,为何留下那么多经书?”

这个问题再次问得刁钻无比。

如果用刚才石坚的自答或许能解释一二,但首先石坚就说了他的无字经书是杜撰的,而且两个人在等于辨法,圆觉也不能用石坚的说法,来回答石坚的提问。这样本来就落入下风了。

大家就看到了圆觉头上冒出来大滴大滴的汗水来。

石坚又问道:“在下还有第三个问题不明白。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这句话再次验证法无定法。所以才有了下一句,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还有一句,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说到底,还是那个空,无我无物,才是佛道真旨。这个道理,想来不但大师,就是在座的各位也都明白。可是在下不懂了。即是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同样,经义,是经义,非经义,是名经义。为何佛又说,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解?”

既然无我无他,又为什么把这部经书起了一个名字,还叫须菩提与其他弟子来奉持?

不但圆觉,就是所有众人眼里都露出了迷茫。

“还有,既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何来超度?”

什么都是空,反过来空是有,有也是空,也是佛教再三要求不能着相的原因。可现在不但佛祖取名字,叫人奉持,而一心为人们超渡,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着相行为。

大家听了这个问题后,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耶律焘蓉则象一个小孩子一样,将手指头放在嘴里,看着石坚眼里神情复杂。不知道如何对待石坚。可以想像这场宴会散后,这个冤家将会再度引起轰动。

老和尚这回坐不住了,其实不是他眼光不如石坚,而是两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石坚不敬鬼神,所以看经书时,也只是当作一门学问,吸收其中的精华。但老和尚不同,他就是看到这些问题,也不敢想,怕得罪佛祖。然后研究,也解释,解释不通,怎么办,只有怪自己没有弄懂。

他站了起来,走到石坚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大礼,说道:“请石施主教我。”

石坚这才从地上站起来,他合什还礼说道:“不敢。”

然后转向坐在朝堂上的大臣,问道:“《大学》里有一句,所谓治国先齐家,其实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何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这也是石坚为人所齿诟的一个重要方面,家中的小妾比主妻还要牛。古人说了,先齐家后立国,连一个小家都管理不好,如何管理大家?就象一个女子先学怎样养小孩子才嫁人一样好笑。

“那么我再问各位大人们一个人,房玄龄,如何解?”

房玄龄,唐朝开国名相,人称真名相也,唐朝初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后期的姚宋,为唐朝的盛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其中如要排名,房玄龄肯定要排在第一位。可是房玄龄自己俱妻不算,养的几个儿子都不争气。儿媳妇偷人不算,还偷和尚,几个儿子阋墙不算,还参加谋反,最后被处死。如果说治家,房玄龄可以说排在倒数第几位。这一点徐茂公比房玄龄还要好,至少他家中的媳妇没有偷人,后代也没有阋墙。

可凭不能齐家就说房玄龄不能治国。那么这一班大臣基本上全部退休算了。

问得这一班大臣哑口无言。心想,你为难如来佛祖就算了,反正老天不公平,你这个不信神不信鬼的家伙,比那个本事都大。妖异!你来为难孔夫子干嘛?

其实这一点与圆觉一样。现在的读书人,对孔夫子是膜拜,于是不敢怀疑。所以《尚书》那么大的漏洞,哎,就是没有人指出。因为不敢想。但这一点石坚更好一点,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问题。不但有着前世的学问,这一世因为写书,看了很多的书籍,客观地分析。不要说不信神,道教与佛教就是碴碛。也有许多好的地方。如佛教中的三千世界,微世界,还有水里有生物,现在人都好理解,可那时候提出这样的想法容易么?

学习其中好的,排除其中坏的,这才是真正学习。不要搞什么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才是符合科学发展真理。就象伽利略的力学,再到牛顿的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在不断地进步,才能为社会带来希望。

赵祯也站了起来,走过来,他知道石坚既然问了,肯定有答案,他低声说道:“石爱卿,你就不要提问了,为我们寻找答案吧。”

敢情他也感到好笑,这么多人,都嘴张着看石坚一个人自问自答。什么高僧,什么名儒,都是假的。

石坚才说道:“我刚才说道佛说世界有三千大世界。可是我们眼睛有多大,看到的地方能有多远?就算是超级圣人,看到了整个地球,还有月亮,以及更遥远的星星。其实连这个世界,我们那一个人能说看得清楚呢?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之所以孔夫子被我们称为圣人,因为他说的话,经过了一千多年,现在还证明有道理,还在感化着百姓。请问这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但孔夫子自己也说过,三人同行,必有我师。连他自己都在学习,认为自己有不满的地方。可是我们后人呢?好了,将孔夫子的话一抱,什么都是对的,其实这是一种错的做法。孔夫子的话可以绝大多数是对的,但我刚才说过一件事,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就比如齐家与治国,这是两回事。齐家是如何调解家里的矛盾,但治国呢。再说唐初,如房谋杜断,王珪、魏征善谏,李绩与李靖善兵。各有所用。再如汉初,韩兵张谋萧划。各有所长,而且人主将他们用在他们的长处,这才构成一个盛世。这一点臣也多次与皇上说过,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要学会挖掘人才,使用人才,这才是人主的重要职责。不然天下那么多事情,要皇上一个人来处理,三皇五帝也没有这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