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枭雄(第3/3页)

没有图纸,就是进入地道,那些岔道里的机关,也会使许人丧生。石坚没有问有什么机关,怎么破解,怎样在三个问题内得到他需要的答案,这才是技巧。不然怎么着。因为他的身份,是死罪无疑,可也要让他一个体面的死法,没有那个官员敢对他用刑逼供。因此这一个问题问了图纸,等于问了很多问题。

守节说道:“还是在那个暗抽里。”

说完大笑:“刚才你的回答,使我感到很不满意。你也同样浪费了一个机会。”

石坚并不感到懊丧,这等于是在抛硬币,总有一个正反的两面。如果在其他地方,自己没有问,又怎么办?但是他也佩服这个枭雄的气度,到现在临近灭亡的地步,他还是谈笑风声。甚至不惜用一个宝贵的问题,来释疑自己的判断。

守节又问出第三个问题:“太祖与太宗相比,先帝与孤先祖燕懿王(赵德昭)相比,那个更适宜做皇上?”

刚才石坚这个回答等于没有回答,可现在就要逼着你讲一个答案出来。

无论石坚怎么回答,还是不好办。如果石坚违心说话,他也可以用慌言答复石坚。如果石坚说出真话,宋太宗确实比不上宋太祖。宋真宗虽然也不能算一个昏君,可只能算一个守成之主,就是这个守成也只能算一个及格的分数。而赵德照类似其父,有韬略,作战勇敢。宋太宗颇为忌惮。史书上记载太平兴国四年太宗亲征太原时,一夜偶发的事情惊扰军营,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传说中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不满。按宋规得胜很快就犒赏,可宋太宗却迟迟不颁嘉奖。当德昭提醒太宗赶快论功行赏时,太宗以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闻言愤恨不已,退而自刎。德昭死后,太宗又跑到德昭府里面大哭道:“傻侄儿,我不过一句气话,你怎会走这条路!”

但实际上,赵德昭回去后对他的家人说了一句话:“皇上对我不满。我死家人可自保,我不死连全家最后都不会有好的下场。”这才是赵德照内心真实的写照。其后几年。德芳二十二岁时,才不及其兄,更被宋太宗玩于股掌之上,连怎么死的都没有搞清楚。

如果此人继位,在很大可能上胜过真宗,至少他不会上了澶州城头,两股欲坠。不但是他,就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赵守节的父亲同样才华品德出众。到了赵守节手上,更不用说,才冠诸位世子之首也不为过。再到赵守节的儿子世延、世永,同样才气过人。不然以后宋高宗不会在他这一脉里寻找继承人了。

这段史实这些大臣都知道,可石坚将真实答案说出来,就是赵祯肚量再大,也会很不高兴。

所有人一起担心地望着石坚,看他怎么回答。

可是石坚还是一脸微笑,如佛祖手拈鲜花一样,脸色安祥,一点着急的样子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