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扭曲(第4/5页)

石坚听了信你才怪。当时你们看到宋朝强势,恐怕巴不得,那些反贼动乱的时间越长越好。这群人来到大理,你们还不得眉来眼去。但现在人都走了,不能将这个老皇帝掐死。

可人都离开了大理,到了海外,这才是最坏的结果。海外多大的地方?以现在的条件,想在全世界范围找一群人,这个难度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

石坚郁郁不乐地将他们打发走。不过私下里发了一条消息出去,不管是什么样的海客,只要找到了贺媛下落,除了重赏,石坚还将欠他一个人情。

让石坚欠下人情,这一还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对于这些海客来说,可想而知。

而石坚本人,也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宋朝走上正轨,离他离开朝堂时间也很近了。他并不想,让这个可怜的小姑娘流浪在外。

但这是私事。石坚将大理划为大理路,在原有的八府三郡基础上划分为一府十一州,大理首府划分为大理府,其余划分为各州。选出德高望重者担任各州官员,只有通判一职为朝廷保留。各州府有自治权,经济政治全部自治,通判与石坚在西南各藩设置的主薄一职一样,只有建议权。表面上换汤不换药,但是大理各府州没有了军事权。虽然也召收当地人为士兵,但军权掌握在朝廷之手。不但这样,连原有各府郡有品德的官员也一律留用。

为了使大理迅速安定,同时从各族部里选出长者,进入政治机构。

另外,还从朝廷继续拨款五千万贯,修建道路,这回是一个巨大的井字道路,将使大理原有的交通变得发达起来。除了道路,还兴修水利教育,这些全部没有动用大理财政。为了拉动经济,还用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商人前来兴办作坊与工厂。

还鼓励当地人饲养滇马。

这主要不是军用。

虽然历史上南宋大肆购买滇马,但在军事上的作用很小。滇马不耐寒,体型小,暴发力小,奔跑速度慢。除了在热带山区地形有军用价值外,其他地方都不适合。

为了对付北方,在石坚提议下,不但购买了许多蒙古马,还从大食与西方,进购了少量大食马与欧洲马。全部散放在陇右,如果不是考虑到环境,都有可能超过唐朝鼎盛时陇右四十多万匹战马。就是这样,在宁夏等地饲养的战马都达到了二十多万匹,这还不包括喀拉汗近十万匹战马。

石坚鼓励百姓饲养战马的原因,除了少数留给军用外,大多数是民用。因为道路的修建,进出货物的量增,都需要这种速度虽不快,而吃苦耐劳的战马。还有一个利处,因为滇马纯是草根阶级,好饲养。就连南方真腊等地同样适用这种滇马驼运货物。

这也是变向地拉动当地的经济。

只有老百姓亲眼看到生活变好,这种抵抗心才会变弱,几年下来,这个地方才能完全融入中原这个大家庭。

但还是有些地方,出现一些动乱。可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迅速平息。其实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南方山区多,可天气炎热,适宜作物种植,虽然有许多地方因为地少,开梯田,可多少还会有点收成,不象北方,许多地方是因为寒冷,只能放牧。因此南夷并没有北蕃骠野。

一直到了端午节,朝廷钦差这才到达大理。下了圣旨,赵祯允诺与大理皇帝结为永世兄弟,并且这一次赵祯放足了姿态,因为年龄,认正治皇帝为长兄。并赐免死铁券,只要是段高杨三家姓子弟,不参预谋反,不得处以任何死刑。爵位与官职也可以让子女继承。并将次女定婚给正治的幼子。还从宗室中选出七名少女嫁给高杨等大理大家族子弟。

石坚听了前来大理做转运使兼钦差的包拯宣读圣旨,不知道如何作想,正治的幼子?赵祯的次女?正治的幼子都十几岁了,赵祯的次女才多大,这两个人整相差了十岁。估计这个大理小皇子为了等这门尊贵的亲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亲。

不过这回大理君臣终于放下心来,宋朝皇帝这样做,是真的没有杀害他们的心思了。全都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特别是大理这位皇帝,更是老泪纵横。皇兄就倍有面子,还有一门联姻。至于儿子有什么感受,全忘在脑后了。

包拯前来大理,是石坚的提议。大理民族众多,以武力定,但不能纯以武力治,因此必须需要一员干臣。对于包拯的能力,石坚是相信的,而且他还有过大洋岛的经验。

包拯念完圣旨后,拜见了石坚。一是要询问在大理的注意事项,二是带了一封信过来。

石坚一看,字迹秀气,从“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开始,到“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结束。其他一个字也没有,要有只有一叠交子,共一千贯。

石坚一看,知道了,是郭皇后写来的。

信上写的是司马相如作的《长门赋》,金屋藏娇的阿娇皇后,被汉武帝拘于冷宫。于是后悔之下,送司马相如与文君夫妇千金,让他们帮助自己说说好话,司马相如作了这篇赋。

因此这个郭皇后送了千贯交子。

石坚一笑,问了包拯具体情形。才知道自范仲淹他们召回后,见到石坚的奏子,也没有追究小皇上了。朝堂便安定下来。小皇帝看到这情形自然高兴。由于没有郭皇后这个掣肘,小皇上对尚杨两位美人更加宠爱,还有宫外那个王素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与她们同寝,而且也跟着石坚学习,多P。好了,没有过多长时间,小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大病一场。

这回不但大臣担心。连两位太后也担心不己,最后轮流劝说。特别是大臣,认为这就是废皇后造成的下场。现在小皇帝躺在床上多少天了,也有些后怕,这几个妖精不知收敛,供求无度。那当然,以他那身体的体质,还能让这几个美人满足么?吃伟哥也不行。

无奈之下,点头同意,让阎应文将两个美人送出宫外,尚美人为道士,杨美人为尼姑。当然,偶尔思念时,小皇帝也会偷偷腥,只是想象以前那样肆无忌惮,是不可能了。至于这个王素姘,不好意思,送回了四川,窝害谁去吧。

就有大臣想让皇上重立郭氏为皇后,但以吕夷简为首,要求立曹贵妃为皇后。说老实话,曹贵妃品德比郭氏要好得多。这一说,还真有许多大臣犹豫不决,这样就僵持住了。

小皇帝现在六根清净,有一次从御花园经过,看到郭氏乘坐的轿子,触景生情,也想到郭氏的好处。于是作了一道《庆金枝》,派内侍送给郭氏。郭氏看到后,也表示改悔,回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