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来(第2/5页)

当日间看不清楚形势,不愿意下注投机的人们,现下看起来形势已经分明,再不行动,恐怕就要成遗老遗少了。

李孟不担心在南直隶那边会有什么不对,现在“民心所向”,地方上箪食壶浆,得到了两淮地方上豪族支持的青州军和淮杨军足够轻松夷平南直隶所有的兵马,不管是官军还是流民大军,何况革左五营的部队目前还受到胶州营的遥控。

这样的巡游,代表着低调的胶州营开始向世人炫耀他们强大的武力,让看见这支军队的人都知道自己加入这一方是没有错误的,让他们对山东和胶州营这个团体有绝对的信心。

沿路的山东士民,不光是沿途本地的人,相邻各府县的人也是纷纷赶来,够资格的就去拜见胶州营将帅,不够资格的,就去观看行军啧啧惊叹,看见这样的部队,所有人都是安心了,所有人的心也就定了。

这次来的人中,颇有几位敢于直言不顾生死的地方名宿,因为山东这些年太平日子过着习惯了安稳,而且这两年的年景明显是变好缓和,眼见着富贵太平的就在眼前,他们就准备过来相劝李孟大帅,说是山东平安计,还是不要妄兴刀兵,把山东此时的太平日子毁于一旦,不过看到这般的军威之后,各个都是打消了念头。

有这样的部队,就应该打下更多的地盘,那时候咱们山东的子弟才能跟着富贵贤达,拦着干什么呢?

不过也有兖党和莱党的骨干文人觉得事情不太对,通过各种的渠道把消息传递到李孟那边,说是兵者大事也,不可不察,大军行动,不应该这般轻浮炫耀,有些人还隐隐约约的点出了个不恰当的比喻,当年前秦的苻坚南征的时候不也是如此,最后结果如何,人尽皆知。

一干人等劝大帅还是等万事平定的时候,再搞这些排场不迟,他们一定没有想到,如此行进的主意,正是孙传庭想出来的。

按照孙传庭的话讲,山东隐忍低调了这么多年,除却朝中诸公和一些大敌知道山东的厉害,其余人都是懵懂,就连山东也有颇多地方不知道这李大帅到底是什么样的军将,到底有怎样的实力。

如果要行大事,外人看着你没有相应的实力,难免会心思不稳,或者是心中不服,这就导致本该投降的不投降,本该臣服的不臣服,那就还要打许多不应该打的仗,耗费多余的精力。

不若在这次行军之中,尽可能的炫耀武力,把济南大营的实力彰显给山东人看,给南直隶的人看,让他们知道山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团体,让他们心里明白,臣服于这个团体才是应该做的,和胶州营对抗会有什么样的坏处,在这个团体之中会有什么好处。

除却行军之外,周扬、宁乾贵和灵山商行一起发动,在各处搞的沸反盈天,比如说屯田田庄之中,对屯田户的用度开始放宽,屯田军属们的安置和改籍工作正在进行,就有屯田田庄的庄头和一干人等,每日里就组织者人各处忆苦思甜,想想大灾之年的时候,全家人濒临饿死,无处可去,到底是谁给他们温饱,让他们有这样的好日子过。

百姓们在乱世的时候会成为最可怕的暴民,但在大部分时候还是纯朴的,本来就是身在屯田田庄之中,真切的感受到李孟给他们的好处,现在又被这些人不断的宣讲,人人心中都是感激非常。

再加上屯田军属的改籍和迁居,让那些没有子弟在当兵的屯田户人家都是羡慕非常,当日间还想着好好的孩子不要去舞刀弄枪拼命,老老实实的种地一辈子不是更好吗,可现如今这差距就分出来了。

这更显出来一件事,如果对大帅忠心耿耿的话,肯定是会获得足够和丰厚的回报,现如今只能是把孩子朝着护庄队里面送了,寄希望于有福气能参军。

至于地方上,以围绕在周扬身边,在各级官署衙门充任小吏和幕僚的文人为主的莱党,还有隐约以袁文宏为代表,主要是在兖州府经营各种店铺商行为主的富家士人为代表的兖党,纷纷写文鼓动称颂。

说是如今乱世天下,人人都是在保存实力首鼠两端,上不知忠勤王事,下不知安抚黎庶,唯知残民以逞,如今只有镇东将军李孟是真正的忠义刚烈之人,南方有大乱,也只有李大帅才慨然出战,率领我山东子弟出兵平乱,山东如此强军,我齐鲁子弟人人听命,那寿州的贼兵平定也是指日可待。

南方的大乱平定之后,那山东大军该去向何方,不是还有在河南肆虐的李闯和曹操流贼,正在湖广横行的八大王张逆流贼吗,既然其他地方上的官兵没有办法,就都让我们山东兵马一力平定吧!

还有人总结胶州营从胶州一千余人的营头到如今的十余万大军,这山东到底有了什么变化,随着胶州营的规模逐渐扩大,山东地方上也是愈发的跟着繁荣富裕,士民百姓,跟着得了多少好处。

这就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胶州营越壮大,咱们山东百姓跟着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所以拥护胶州营,拥护李大帅,那就是为咱们平民百姓自己的日子做打算。

还有几个莽撞的,居然开始鼓吹镇东将军、山东总兵李孟乃是天命所钟,潜龙在渊,更有人“严谨”的从易经和推背图中推测,山东李大帅就是这一代的改朝换代,所为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的圣人。

不过这些莽撞的人文章一写出来,才在文社中谈论,没有来得及结集发表,晚上就有人登门拜访,第二天这几个莽撞人对自己写过的文章就一字不提了。

对于地方上亲李孟亲胶州营的文会诗社,定期是有费用划拨下来的,而且周扬和宁乾贵对属下人手的挑选,也是优先在这里面选择,当然选择的时候,所看的就不是这作诗写赋的本事,而是实务优先。

这次他们的群起鼓吹,最开始几个影响大的文人会社是得到了授意,有人起头之后,其余的人自然就是一哄而上。

有专人对写的出色,鼓动性强的文章进行整理,改成平民百姓能懂的白话文,在各处的私塾公塾中大力的宣讲。

平民百姓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懂得些什么,对那些文人士子都是尊重异常,这些人说的话都是言听计从,深信不疑,这效果又是加深了许多。

当然,不是人人都是这么趋炎附势,这么软骨头,整个山东几百万的人口,总有几个读书读的脑袋昏掉,死抱着君臣大义的文人,他们想写大骂李孟心存悖逆的文章,甚至还有极端的准备撞死了李孟的马前,好博个忠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