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名将种子 忠心之人(第3/3页)

这也算是占占对方的便宜,亲兵营本来就准备赢这陈德个心服口服,对于对方提出的条件都是全盘接受。

比赛是五十步的距离上,竖立一个多重圆环的靶子,等短香燃尽之后,按照射中靶子的弓箭和铅子来计算成绩。

在比赛前陈德信心满满,心想自己肯定能赢,不过结果却很出乎他的意料,这局的比试结果是他惨败。饶是陈德曾经苦练过,一炷香的时间内,他张弓十四次之后,肩膀就开始酸疼。

开始的十一箭都颇有准头,命中红心或者差不多,可接下来射出来的箭可就没有什么准确性了,手臂和肩膀的酸痛让弓箭的根本没有准头,甚至在第十六箭的时候脱靶,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开弓这么多次,太消耗体力了。

陈德射完了十六箭,那名和他比试的亲兵营亲兵打完了十九枪,在这个距离上,枪枪不是命中红心也是距离不远。

接下来的骑术上,陈德略站上风,可拿对方的下马步射一点办法没有,最后考察的是指挥技术,假设每个人手中有一定人数的部队,在某个地形遭遇,然后由他们指挥作战,这个比试也是陈德最为郁闷的。

双方都是拿着火器长矛的部队,但对于陈德来说,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样的火器和冷兵器部队。

在河南的那些豫兵之中,作战能不用火器,就尽量不用,毕竟火器的质量低劣,与其拿着火器站定了乱放,还不如手中拿着刀枪,冲上去拼。

结果几个地形的推演,陈德指挥的部队都是被对方的部队或者是用火器射击崩溃,或者是长矛冲垮。每次陈德都是很用心的取学对方那些新的战法,可胶州营这种火器和冷兵器结合的战法,可不是他听一会就能听懂的,很多名词和战法,他都好像是在听天书一样。

在这次的比试之后,陈德终于是心服口服,终于知道,山东兵马并不是浪的虚名,他也决定听从对方的安排,先从普通的士兵坐起,一步步的学习,毕竟胶州营的这套战法,包括他的指挥体系,如果没有基层部队的经历,根本不可能充分理解。

陈德参加的几次比试,李孟也是便装跟着看了,对于最后的结果李孟颇为的高兴,高兴的倒不是折服了这名年轻气盛的将门世子,胶州营有了面子,而是为自己的手下多了一个将来名将的可能而感觉到高兴。

在胶州营这种体系中,每一名士兵甚至是每一名军官都是整个部队的一个零件,他只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战略套路进行就可以,胶州营需要每个士兵和军官都要按部就班的接受训练,让他们成为零件,可也需要有才华,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将领,偏偏这个体系中没有这种名将成长的土壤。

不过这个孙传庭的那位化名孙习武的二儿子和这位陈德,看起来都是胶州营将来的名将种子,看着这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加入自己的队伍,李孟真是有当年唐太宗城楼上看进士的感觉——天下英雄,尽入吾懿中矣。

在朝廷明旨没有下达的时候,河南开封孤城之中的文武最高长官巡抚李仙风、总兵陈永福就做出了决定,陈德去往山东白身参军的时候,巡抚李仙风和河南布政使整理出来了河南官员和土地的名册,也是走水路送了过去。

河南上下做出的反应很慢,但却没有什么抵抗,按部就班的把一切一切交到了李孟的手中。

顺着黄河水路来到开封的不光是巨量的货物,归德游击袁时中率领部下三个团逆流而上,而是来到了开封城。

河南总兵陈永福却并没有和其他人预料的一般被李孟留在河南,而是率兵出了开封城,并且渡过黄河去往北岸。

河南总兵陈永福上奏朝廷,说是如今大军云集彰德卫辉两府,山西空虚,恐塞外蒙古土蛮窥伺进犯,愿意带河南九千子弟边关镇守防御。

朝廷感其忠义,齐国公未加阻拦,特下旨任命陈永福为大同总兵,加为大同征西前将军,总揽大同边镇。

崇祯十六年六月初,大同总兵陈永福自卫辉府启程,去往山西大同御边,天下皆赞叹其忠义不屈之心。

很少有人注意到,归德游击袁时中手下有两千左右的兵力已经是换人了,这些人都是陈永福的手下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