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归程 回家(第3/3页)

“袁先生,查下察哈尔和土默特他们到底是信红教还是黄教?”

要查这个倒也很简单,济宁州这等繁华大城,多得是南来北往的商人,找个曾经去过草原上的问问就是。

没用多少功夫,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已经是把消息带了回来,原本察哈尔部和蒙古各部都是信奉西藏黄教,不过在十几年前林丹汗还在的时候,改信了红教,这信仰的改变造成了草原上各部的分列。

所谓红教、黄教都是吐蕃佛教密宗的流传分支,蒙元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尽管铁骑纵横天下,可没有和实力相称的文化,民族相对接近,文化相对发达的吐蕃文化开始主动被动的被蒙古各部接受。

密宗的喇嘛在各部的地位极高,那些各教的坐床喇嘛地位甚至仅次于该部的汗王,而却对于野蛮的蒙古鞑虏来说,这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喇嘛很多情况是相当于高级文官的作用,对各部的政策影响很大。

“能不能传令下辖各寺庙,让那边的出家人去草原上看看,要是能和那些喇嘛一样,说动那些蒙古王公供奉他们,那就是大功一件,本公这边不吝封赏。”

李孟这个想法的确有些异想天开,不过却也是有他的考虑,宗教这种东西,都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处理好了或许是助力,处理不好却是祸害,这次临清州的小小变乱就是对地下教门的轻视造成。

袁文宏想了想,有些为难的开口说道:

“大帅,寺庙那些僧人,不是穷的没办法当和尚求口饭吃,就是养尊处优的享福,谁会有心思去那塞外苦寒之地,小人觉得怕是不会有人愿意前往。”

李孟叹了口气,靠在了椅背上,缓声开口说道:

“关外那些蒙古鞑子,说的是他们的蒙语,信的喇嘛教和萨满,和咱们汉人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要是不用相同的东西同化他们,怕是稍有反复,这些蒙古鞑子就要作乱。”

听到李孟的这个说法,袁文宏心中颇为震动,他作为胶州营的主簿,心思还一直放在刚刚结束的大战上,怎么安定地方,战俘的处理还有那些手尾,却没有想到李孟的心思已经是想了这么远。

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之心,的确,现在中原和北方已经是找不到可以值得当作对手的敌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南方已经不会形成什么抵抗了,现在大帅要考虑的敌人和对手,都只是在关外了。

袁文宏略微沉思了会,躬身开口说道:

“大帅的心思,小人明白了,请大帅给小人些时间,这样的高僧在当今天下尽管难找,可未必找不到,等寻到了合适的人选,再来禀报大帅!”

对于李孟的这次胜利,决定天下的大胜,李孟统治下的各块地盘体现了完全不同的反应,作为大本营和根基的山东表现的很平静,因为这里的百姓官员们已经是习惯了大帅的胜利,他们也有这个信心。

目前山东从上到下的文官们,除却按照礼节恭贺大帅胜利之后,全部都是忙碌在崇祯十七年的各项工作结算还有第二年的预算,更高层级的官员则是在研究河南卖地的各项细节,没有入仕的士子文人们不管对胶州营的态度如何,都开始琢磨着在能不能在各地的田庄中某个见习的职位,因为有许多走这条路的前辈已经被派到各处州县做官了。

如果说有些不同的,那就是今年山东各地的年节气氛,比以往却更加的浓烈一点,人们可以更加欢乐的庆祝。

李孟率领的部队在到达齐河县的时候,山东各地的信笺就开始如雪片般飞来,信上的内容千篇一律,一是恭贺大帅取胜,二是请大帅谋取更大的富贵。开始有人讲李孟的天命,开始有人说当日李孟在薛家岛千户所诞生时的种种异象,大凡朝代更替,这种东西总是必不可少。

山东对此的态度就是不表明任何立场,任由其发展,对这些阿谀奉承、怪力乱神的东西根本不看一眼。当然不能冷冰冰的拒绝,现如今各处的人都是对李孟热切期待,不能寒了地方人士的“忠心”。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早上,济南城的西门大开,齐国公府的内眷,山东和济南府各个衙门的官吏,以及登莱总兵赵能属下军官,都是在城外排列成两队。

齐国公李孟今日率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