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三傻子有好福气(第2/5页)

曹锟唉声叹气,一筹莫展,问部下官佐谁有剿匪之良策。

那时候的曹锟46岁,身体已经开始发胖,但他身材粗壮、面色黑红,唇上蓄一副乌黑浓密的翘胡子,脑后吊一根粗大油亮的发辫,整个儿老实憨大的样子。

吴佩孚时年34岁,身材高瘦,体肤微黑,冬瓜形的脑袋后拖一条油光可鉴的发辫。那时候他还没有蓄须,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一排略微发黑但整齐坚固的牙齿,样子虽然算不上英俊潇洒,也是堂堂一表,凛凛一躯。

当下他见同僚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作声;统制大人忧心如焚,声称若不能消灭匪患,则他只好到奉天长跪门,向总督大人请罪了。

吴佩孚挺身而出说:“标下愿往。”声称保证要将土匪手到擒来。

曹锟看了看他,半天没开腔,显然有些信不过。这个姓吴的小子在咱营里每天只拿着本书闷看,走起路来蹈方步,一介书生的样子,与生人说话还有几分女儿的忸怩态,能降伏那些野蛮得像虎狼般的土匪?

吴佩孚不行,那么又让谁去呢?军官们一个个像缩头乌龟。盘算来盘算去,转念想到难得有人临危请命,其志可嘉,不妨让他去试试!

曹锟问带多少人去,吴佩孚表示一个营就行。

曹锟又不相信了,冷笑说:“我全镇兵马1万多人都没成功,一个营怎么行呢?”

吴佩孚坚持只要一个营,只是得从各标各营中挑选,重新组合,每个士兵还须配一匹好马。

曹锟依了。又问:“多少天可以成功?”

“50天。”

“什么,50天?”曹锟似信非信。正值用人之际,又再没别的军官敢应承,只好让这个口出狂言的家伙去试试了。

吴佩孚说到做到,没多久长春地区的匪患就基本上肃清了。

曹锟高兴极了,觉得吴佩孚确实是个将才,并非说大话的狂人,日后要图大事就得有个这样的人做帮手,必须结纳在身边,做知己看待。除了向总督大人为他请求奖赏、第三镇僚属摆酒为他庆功外,曹锟还在自己的统制衙门单独设宴,以示体恤。

私宴设在签押房(办公室)的一间小屋子里。曹锟要吴佩孚忘掉从属关系,说自己在老家排行第三,家里人都称他为“三哥”,他要吴佩孚也这样称呼他,而他则称吴佩孚为“子玉老弟”。

1913年,汤芗铭督湘,曹锟率部驻防岳州。一日,汤举行典礼仪式,请曹锟演讲,曹不谙此道,其参谋长等也都不善于辞令,吴佩孚趁机毛遂自荐,说:“师长,我愿意替你说两句,好吗?”曹锟求之不得。吴佩孚的演讲当然也不会太好,可汤芗铭却大为赞赏,称吴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后来汤想跟曹锟借吴去当旅长,曹说:“咱们的人才,咱们不会用,让人家借去当旅长,咱们不会给他当旅长。”于是,曹锟任命吴佩孚为第三师第六旅旅长,从此吴飞黄腾达。可以说正是由于曹锟的赏识和提携,吴佩孚才有充分发挥才智的机会,才成就了一番事业。因此,吴佩孚深感曹锟的知遇之恩,一心一德效忠曹锟,效忠北洋。

三次换妻

曹锟从军中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走向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其间共有4个女人先后走进他的生活。曹锟先后所选这4个女人的动机,除去生理和家庭的需要外,还另有一番事业和政治上的深意。

曹锟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天津大沽一个普通造船工家庭。饱尝人世艰辛受尽别人白眼的曹锟并不想到船上与父亲为伍,16岁的他便向父亲提出要去集上贩布挣钱。

曹锟竟然有点小财运,每次到集市多少都能赚一点回来,这对于还是孩子的他来说简直是个奇迹。只是他有个小毛病,赚了钱必先到酒馆喝几杯。有时候喝多了醉倒在半路上,孩子们就上去抢了他剩下的钱,曹锟醒后见钱没了,也不生气,只是一笑了之。

由于家里缺人手,父亲便张罗着想早日给他成亲。父母考虑居家过日子应以贤惠勤劳为本,便给他选定了村内一郑姓女子。该女相貌一般,也无文化,比曹还大几岁,但曹锟考虑自己的家境,从生计出发,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后第三年,正当曹家光景日渐好转之时,李鸿章所部淮军到天津大沽树起了招兵旗。生性胆大又不安分的曹锟不与父母商量,也瞒着郑氏,自作主张偷偷参军入伍。

曹锟进入军队,鱼跃鸟飞,好风青云。其间袁世凯正奉清廷之命在天津筹建新军。曹锟投奔袁氏。投袁之后,职衔一路小步快跑,官星冉冉。恰在这时,曹锟当年的上司高某,见曹相貌不俗,能力突出,未来前途必无可限量,遂主动将自己19岁的胞妹高氏许曹。曹已经得知,这高氏生在殷实人家,养得娇美高雅,容貌秀丽。平时又被教以琴棋书画,是位典型的才淑女。此时曹锟正值事业上升的关键时期,他感到需要用娶妻“添福”了。

高氏慧外秀中,说话做事恰当得体。曹锟出入官场,登堂入室,迎来送往,常把高氏带上,甚是风光体面。在待人接物甚至官场应酬方面,高氏参与其间,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细心的高氏终于发现她不是原配,这对追求完美的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遂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于1908年郁闷而死。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曹锟随建制转革命军,并入卫京师。所部被袁世凯改为第三师,曹任师长。第二年,曹锟五弟曹钧,见兄平日军务繁忙,亟须一位内助,便着意为他物色续娶人选。

恰好曹钧认识一位陈姓天津商人。该家有女名寒蕊,年甫二十,生得花容月貌,且自幼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曹钧心想,此女为嫂,定能相兄成业。时曹锟已年届五十,经五弟一番渲染,遂动了续娶之念。只是寒蕊十分不愿意,执意不从。问其理由,除去不愿做小外,还嫌曹锟比自己大了整整30岁。曹钧见状,百般撮合,并以正室相许,保证不以姨太太相待,寒蕊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婚后曹锟官场亨通,迷信的曹锟认为,这都是寒蕊这一“压寨夫人”给自己带来的官运。

1917年9月,袁世凯已死,黎元洪就任了大总统。此时的北京政府,实际上是直系军阀左右政局。曹锟虽然坐镇保定,却想着北京政权的总后台。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于1923年10月,曹锟带兵前去北京,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意在夺取总统之位。

黎元洪下台后,曹锟又在美国的支持下,上演了一场贿选丑剧,收买议员500多人。10月5日,曹锟“高票当选”,登上了他觊觎已久的总统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