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秦国的涅槃(第3/10页)

在景监的引见下,商鞅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秦孝公。两个历史上的超重量级人物在年轻时的第一次见面,按照人们的想象本应该是火光灿烂,激情四射。但实际情况并不比江湖郎中兜售狗皮膏药好多少。商鞅的药匣子里有很多张狗皮膏药,其中必有一帖吧适合秦国,只是秦孝公还不知道商鞅要卖什么药,商鞅也不急着想让秦孝公知道自己卖的什么药。只是漫不经心地从头开始忽悠。

“在下以为秦国要想强大需高举周礼的伟大旗帜,对外恪守四项基本原则,对内坚持以德治国,……”秦孝公点点头,可是脑袋就有点迷糊,昨天夜生活持续时间太长了。“应该取信于民,要崇尚节约……”秦孝公昏昏欲睡,商鞅讲了半天,见没有动静,只好告退。

孝公醒了的时候见商鞅已走,便把景监找来斥责道:“你推荐的是什么狗屁人才,怎么跑我这里净背些思想政治教科书上的内容了?”景监只好解释:“发现高级人才需要慢火出细活,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谈妥的。”孝公说:“好吧,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五天后再来见我。”

商鞅再次见到秦孝公的时候拿出了第二帖狗皮膏药:“秦国要强大,需发展生产力,巩固国家政权基础,加强军队建设,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秦孝公鼻子上的瞌睡虫又跑出来捣乱,商鞅讲完也就走了。

秦孝公醒来的时候,见商鞅已走,再次把景监找来,正想训斥,突然觉得商鞅刚才虽然是在继续背诵思想政治教科书中的内容,但似乎透漏出了有用的信息,便让景监安排五天后再和商鞅谈一次。

经过两次忽悠,商鞅基本上摸清了秦孝公的口味,第三次见面,商鞅一开头便说:“主公啊,秦国的老百姓是天下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隐藏着可怕的能量,既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当然了用不好也会是可怕的内耗,如果将这股能量发挥出来,大可以一统华夏,小可以称霸诸侯,关键在于政府用什么制度来引导。”

孝公眼前一亮,道:“说得好,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国家政治寡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不知道你这种方法周期得多长时间。”

商鞅道:“一般的话,需要三五十年。”

孝公道:“寡人可没有这个耐性。”

“也有捷径,如果国家施加压力,这股能量有望迅速的爆发,十年即可。”

“好,那就十年……”秦孝公昨晚玩了一宿,今天特别困,但一听到商鞅今天的讲话,精神为之一振,疲劳一扫而光,君臣两人抵掌而谈,数日不倦。两个同样充满改造世界欲望的年青人总是有太多的共同话题。今日商鞅跟秦孝公的谈话与前些天跟景监的谈话绝然不同,尽是国事、阳谋、天下形势,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商鞅作为知识出口国慷慨地输出,秦孝公作为知识进口国贪婪地吸收。秦孝公强烈的进取心,独立的思考能力也给商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秦孝公身上,商鞅看到了伟大事物的两个方面:简单和崇高。谈话在两人相互敬佩,相互信任之中不得不结束,因为都实在太困了。

从商鞅来到秦国到赢得秦孝公的完全信任是一个精心的策划,他先是使孝公身边的红人当线人,又通过两次忽悠巧妙地将秦孝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所主张的变法上来,直至取得信任。从战术上讲是诱敌深入,从心理上讲是“上赶的不是买卖”,聪明的姑娘即便面对心仪的小伙也不会简单的一拍即合,而是略显矜持以勾起小伙的追求欲望,恋爱在小伙的穷追猛赶和姑娘的迎三步退两步下才能臻于至善。

然而有一层意思商鞅始终没有向秦孝公说起,他不敢说,因为一旦说出秦孝公的心会凉半截,自己的一番辛苦也会白费,但他还是跟景监说了:“如果秦国按我的方案实行变法,国家的德治将无法跟商朝,周朝相比。”言外之意秦朝的寿命将是个问题。

商鞅的变法是邪门武功,爆发力极强,威力巨大,但很容易走火入魔。在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战国时代,也许正是这样的武功才有市场。搞颠秦孝公,商鞅才算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道路将更曲折,战斗也更激烈,不过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盟友和支持者。

〖注:山东非今日之山东省,是指崤山以东,泛指除秦以外的其它诸侯。〗

【3、酝酿】

在连续数十个小时之内,商鞅将积攒许久的表达欲望尽情的喷射出来,如江河决堤,荒洪爆发、走肚拉稀般一发而不可收拾。年少登基,治国经验不足,急需他人指引的秦孝公被彻底侃晕了、侃酥了、侃得飘飘欲仙了。等秦国变法教父商鞅的布道结束之后,秦孝公久久才回到现实当中,大脑已经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在这之前他还是个志大才疏,徒有其愿的年轻君主,在这之后已经成为变法的一个铁杆崇拜者和支持者。秦孝公愿以举国供商鞅驱使以行变法,顺便说一句,这仅仅是君臣两人私下达成的协议。

请注意,君臣两人都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究,而是深处权力漩涡中的政治家。作为一个学者,可以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快意恩仇,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审时度势,巧妙周旋,有所取舍,讲究策略。当他们从学术的殿堂中痛快淋漓地出来,面对秦国的国情时,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施行变法的方法步骤,是循序渐进,还是休克疗法?

秦孝公虽然深信商鞅的变法是切切实实的超级武器,但不确定秦国的各阶层如何看待商鞅的变革主张,是赞成,是反对?有多少赞成,有多少反对?赞成到什么程度,反对到什么程度?

怎么办?

那就先举行一场辩论会吧!并以此作为变法的信号,一来使将来的变法有一个缓冲,二来也可以检验一下商鞅对变法的理解是否到位。上个世纪邓公在施行改革开放之前不也搞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真理大讨论么?

辩论会在秦国的朝堂如期举行。秦国的许多大臣、观察家和媒体列席了辩论会。

正方代表:商鞅;反方代表:甘龙;裁判:秦孝公。

正方观点:莱佛梅迅(reformation)应当实行。

反方观点:莱佛梅迅(reformation)应当缓行。

辩论规则:辩论第一,友谊第二(已经有点变法的味道了噢);只准口头交锋,不准拳脚pk;不准骂老母,以及老母的老母。

辩论开始。

商鞅站起来,挥动手臂,大声喊道:“变法有理,改革无罪!”

甘龙也不示弱,站起来对这观众席大声喊道:“我们的目标是——”观众席立刻回道:“拒绝变法!”商鞅一看,行啊,都带啦啦队来了,同样也不示弱,回头看了秦孝公一眼,孝公给予鼓励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