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亲吻(第2/3页)

两人悄悄避开宫人,陆连枝兴奋又开心,“陛下发现有魏国长公主挡着,且陛下心善,不会同我计较。”

这点倒是未曾说错,元乔素来大度,不会计较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事。元莞不觉赞同,她想听听魏国长公主说些什么,元乔心结颇深,若不开解,真的会郁结在心,这个病就好不了了。

她心不在焉,陆连枝伸手在她面前晃了晃:“你想什么?”

“想陛下……”元莞脱口而出,又有些后悔,索性就不去理陆连枝。

两人年岁一样,心思却不同,陆连枝没有元莞的心计,思想却很开阔,试探道:“陛下是你姑母,担忧她也是常事。”

“你想多了,陛下非是我姑母,我二人毫无关系。”元莞坦白,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旁人以姑侄来论辈分,她再也不想低元乔一辈。

揪耳朵的事都做了,哪里还有什么辈分。

“嗯,没有关系?”陆连枝觉得奇怪,既然没有关系,陛下怎地总将元莞拘在宫里,难不成是愧疚?

可自古哪个皇帝会对废帝愧疚,这两人的关系令人看不懂。

她多问几句,元莞就闭口不谈,显然不愿再提,也只得讪讪闭嘴,说起其他的趣事,两人漫步至游廊外,随意择一地坐着。

陆连枝大胆说起有人套话的事,道:“我也不知发生何事,近日里许多人登门,问起我与你之事,又问上次入宫之际见到陛下是何模样,我在想是不是与陛下遇袭有关。”

临安城内势力繁杂,勋贵权势根深蒂固,非表面这么简单,陆连枝的话也给了元莞提醒,元乔这次动作颇大,病中筹谋,也可称作是殚精竭虑,这是否同梦魇有关?

她不觉反思,虽说厌恨元乔,也未曾到想她死的地步。

两人心思各异,陆连枝再说的话,元莞也未曾听进去,直到元乔漫步走来,她才微微醒神。

陆连枝头都不敢抬,错过元乔眼中的笑意,元乔令她退下,而后拉着元莞的手往寝殿走去。

看着两人亲昵的动作,好似有些怪异,往日她碰一碰元莞,元莞都会拒绝,可方才皇帝牵手,元莞并未曾拒绝。

既然没有姑侄的关系,同处一殿、牵手回去,是否太亲密了些。

等走回廊下,魏国长公主已出来了,元莞出殿相送,她试探着伸手去碰元莞,元莞迅速躲开,袖摆都未曾让人碰一下。

她怪道:“陛下牵着你的手,你就没有拒绝,你为何拒绝我?”

元莞被这么一提醒,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方才元乔牵她手回寝殿的事,略微惊讶了下,而后平息心情,低声回她:“她是病人。”

“病人就能占你便宜?”陆连枝不信,极为敏锐地发觉些什么,凑近她道:“你是不是喜欢陛下,陛下也喜欢你?”

话入重点,引得元莞眼睫一颤,未曾多想就拒绝:“你想多了。” 陆连枝的视线就像烙铁一般盯着,甚至穿透肌肤,窥探心中事,她不大喜欢,将魏国长公主送到宫门处就转身回府。

陆连枝敏锐,察觉出她的不自在,心中疑惑更深了些。

她出宫后,依旧不少人来陆府打探。就连一向不沾政事的魏国长公主也被人盯着,话里话外地打探皇帝伤势。

陆府不少人暗自进出,陆连枝并非寻常小门户的女子,耐心一一接见了,反从中获利不少,结识不少权贵。

心思玲珑,又不缺银子,胆识足,在临安城内才能左右逢源。

皇城司未曾错过这些,孤鹜亲自报于元莞知晓。

元莞喜欢坐在窗下,托腮看着外间夏日炎炎下的景色,等孤鹜说完后,她才回头:“是陛下让你来告诉我的?”

“并非,是臣觉得此事与您有关,特来说与您听的。”孤鹜不敢看她,垂首看着脚下的地砖。

元莞冷哼一声,随手捡了个果子砸他:“少来糊弄我,你想不到这些,临安城内哪门哪户是干净的,你日日来告诉我,嘴皮子岂非都会说烂了。”

孤鹜陪笑,不敢回答。

骂归骂,元莞还是会想着正经事,道:“陆连枝并非是简单人,她心思敏捷,又得了县主的爵位,与布苏的通商还仰仗着陆府,她既留在京内,就不会做一闲人。”

孤鹜附和道:“臣觉得她似有所图。”

“嗯,此事我知晓了,你且退下。”元莞多想了想,陆府生意上的事以前仰仗着魏国公主府,陆连枝主动与勋贵来往,以后生意上的事也无人敢使绊子了。

陆连枝所图,约莫也只有这些。

陆府的事不难,就是城防军一事还在耗着,元乔似在等着,等着最好的契机提起换易军。

易军一事听着简单,可涉及到的利益实则太广,不仅临安城内,就连地方也是。若同意下来,第一批换的是何地的地方军。

若直接换成元乔的心腹军,只怕勋贵叫嚷着不会同意,她起身翻出舆图,记得早些年先帝有言,边境军队不可动,那么就只有内陆军了。

舆图刚翻开,元乔就走来了,看见她站在舆图面前,也跟着走过去,“你想到先换哪路军?”

“陛下以心腹军若换,只怕会适得其反。”元莞提醒,想要真正掌控城防军,三年五载内难以成功。

元乔顺着她的视线去看,淡淡一笑:“你如今的心思竟比为帝时还要缜密。”

“被你逼的。”元莞毫不示弱地回了一句,转身就走,元乔拦住她:“怎地又生气,既然你在想,不如我们商议下。”

“易军乃是大事,陛下不怕我泄露出去,令你前功尽弃?”

元乔不理会她的话,伸手指着周暨所在的江南东路军,给元莞解释:“此处较为平静,地方军平和,不可动。先帝在时曾调一人去潼川府路军,你可有印象?”

先帝之期,元莞不过是几岁孩童,印象不深,她摇首不知。

元乔认真道:“赵原性子鲁莽,与文臣不和,那年他打了一文臣,是你求情,先帝才将他从大将军之职贬去路军,保留一命他依旧记得你的恩情。”

此事元莞毫无印象,但她迅速明白元乔之意:“先调赵原的潼川府路军?”

“令他选精干将士入军,不过万余人,另外再从广南西路……”

“这路军靠近沿海,又是边境,只怕会出事。”元莞不自觉打断她的话,又道:“先帝有言,边境军不可动。”

她记得先帝的话。元乔抿唇一笑,“不过万余人罢了。”

从各地调军而来,遏制勋贵从中谋利,可千里之遥,军队入编城防军也是一件难事,各地将士心思不同,若有心人挑拨,还是会引起躁动。

“另外,先调赵原的兵,兵至城外十里地,你私下去接见,日后他听不听你的,在于你了。”元乔之意很简单,将赵原留给元莞,在城防军中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