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有军来援(第3/4页)

一念至此,王守仁立即放弃追踪火筛的任务,拔营叩关,从与拒虏门相隔数里的抗胡堡入关。一问烽火台上守卫,他们也只知烽火燃起加强了这处关隘戒备,但并不知鞑子正在何处攻关。

王守仁闻讯马上飞驰大同,并顺手取了守关的几件利器。他也知道今日皇帝与朵颜三卫在白登山议盟,虽说揣测鞑子已经轻易入关并奇袭白登山的想法不免过于大胆,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关利害,总是有所防备才好,大不了算是回军休整便是。

大军刚刚驰至水清栅,离大同城还有数里地,远远便听到震天阶的厮杀声,就在这时白登山上也燃起烽烟,王守仁熟知当地地形,立即令大军弃了大路,抄小路飞驰白登山,堪堪在破山之时赶到。

远远瞧见漫山是兵,王守仁不知皇帝现在是死是活,也骇得心胆俱丧,是以立即跃马当先,率军疾驰。鞑子一拨箭雨落下,士兵们都摘下马鞍旁挂着的圆盾抵挡,王守仁左手提弓,右手提盾,在马上大喝:“放神火箭!”

冲在最前边的士兵都负着奇形怪状的武器,这些取自抗胡堡的火器全是轻便型的火箭,有一窝蜂箭、群鹰逐兔箭、火弩流星箭、长蛇破敌箭、除了较沉重的四十九矢飞廉箭和必须用小车或双人抬放的百虎齐奔箭,皆已被他搜罗一空,让士兵们用背带缚在胸前,大约有二十几箱。

冲在最前边的士兵顶着箭雨打燃火石,锐啸声中一枝枝火箭飞射出去。火箭的准确度那是不用指望了,尤其在快马上更是根本谈不上准头。

好在前方鞑靼骑兵排成了密集的尖刀队形,简直就是活靶子。后世名将戚继光形容火箭有个很有趣的说法,大意是:万马军中发射火箭,根本不必瞄准,火箭一点着那就听天由命了,射击方向我们猜不到,贼寇也猜不到,实在既有趣又奇妙。

这一丛箭主要是快,迅箭连发,比鞑靼最高明的射手还要快了数倍,利箭横冲竖射、还有舞着龙向前飞的,两军越接越近,明军中箭倒下数十名兵卒,鞑子却被火箭射杀近百人,最叫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那些歪歪扭扭飞出去的利箭,有的竟绕过前方敌寇,射中后边的骑兵。

失去骑手的百余匹战马顿时搅乱了哈丹巴特尔锐不可当的冲锋队形,摧山的气势为之顿,随即两股洪流交错冲杀在一起,喊杀声震耳欲聋,白刃撞击声不绝于耳,疯狂的双方士兵借着快马前冲亡命搏杀。

这种马队对冲的肉搏没有一对一的厮杀,常常双方骑士兵刃刚一交接,二马已错镫而过,同新的对手刚刚交手一合,便再次错肩而过,将敌人交给后边猛冲过来的骑手。

在这一刻只有杀人才能防止自己被杀,这些平素微不足道的士兵不管他以前是卑贱还是委琐,是刚毅还是懦弱,是阴险还是磊落,在这一刻都爆发出气壮山河的呐喊,激荡起一波令人心荡神驰的冲激波。

置身绞肉战场,听到的是一阵刺耳牙酸的摩擦声,因为明军骑术不及鞑子,而马刀要发挥犀利的攻击优势,需要借助臂力、腰力和战马的冲击力,马术逊人一筹这三项都发挥不出来,王守仁一时无法提高这支临时组合部队的自身技能,只好在兵器上做手脚。

前方近五千骑兵使的都是狼牙棒,他们的臂力使不动真正纯铁打铸的狼牙棒,所以都是上粗下细木质又硬又沉的梨木棒子,头部横七竖八钉了许多露出半尺长的小指粗铁钉,与对方锋利的马刀碰撞,“哧滋”声不绝,还可以利用铁钉的勾挂有效迟滞对方挥刀的速度。

左挥右挡前捅上砸的轻便狼牙棒抵消了战士自身的技能弱点,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压制了哈丹巴特尔精骑的骁勇善战,巨浪膨湃着向前涌动,三千鞑子精骑陷入近两万明军的汪洋大海之中。

从山顶望去,明军的前锋和两翼仍在冲锋,队伍中央却如浊浪排空,激荡不已。旭日干的三千骑兵也冲上来了,利用箭雨优势稍稍阻挡了一下明军的攻势,然后也陷入明军的包围之中。

又是一场烂仗,王守仁仅带着几百人冲出了旭日干的拦截队形,和两翼呼啸应和的数千兵马直扑前方的羊毛大纛。

羊毛大纛下是已无大军保护的鞑靼大汗和各部盟首领。

擒贼先擒王!

欲救吾之必救,先攻敌之必救!

如果王守仁提马上山,在山坡上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冲至半山必然下马陷入与攻山鞑寇的苦战,就算最后将鞑靼人全部赶尽杀绝,乱军之中是否能保证皇帝的安全也殊未可料,这番反斩首逼得即将攻下山峰的鞑子不得不立即回马救人,山上之险立解。

果然,各处指挥攻山的鞑靼头领早在这股明军骑军冲来时就已加以注意,一见险情立即集结大军反扑回来。

伯颜和各部盟首领的身边所有的亲兵加起来不过一千多人,但是这些人都是鞑靼战士中最骁勇的战士,立即挥舞着兵器拦到首领们面前和明军厮杀起来。

人尸马骸横七竖八,断头残肢惨不忍睹,鲜血混合着泥污,原本洁白的冰雪地面早已看不出本来颜色,血腥气中人若呕。

杨凌见机立即对血染征袍的许泰和马哈卢道:“胜败在此一举,集结大军,冲击正面之敌,接迎王将军兵马靠近!”

许泰接令,立即集合喘息未定的官兵,除了步卒,全部上马冲下山去。马哈卢持着沉重的铁镋,也招呼残余的三卫士兵,呼啸着冲下山去,不同服饰的两股大军交错奔驰冲出,滚滚烟尘腾起,长枪、钢刀闪耀着逼人的杀气。

被王守仁围在中心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攻击半圆的是鞑靼后备军的六千铁骑和伯颜可汗等部盟首领的一千精兵,外侧是纷纷回援的大队鞑靼士兵,将他们裹夹在中间,自山上紧跟着冲下的是八千多名大明和朵颜三卫的骑兵,试图趁鞑靼的反包围阵形尚未形成,打开一条缺口将援军迎上山来。

马蹄狂奔,大地震颤,冲锋的骑士发出慑人的呼啸,前后左右处处都是混杂在一起的敌我战士,不同的语言,爆发出相类似的野兽般的咆哮。

正德在山巅看得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只是除非让杨凌横尸当场,否则他但有一口气在,又怎肯让正德上马参战?

就在这时,沉雷滚动,喊杀震天,飞狐渡方向,遥见一枝人马狂飙践雪而来,这枝骑兵衣甲鲜明,清一色全是长柄大刀,人如虎、马如龙,战马四蹄翻飞,马腹直似贴着地面一般。

这枝骑兵数不多,不过千余人,阵形拖得很长,彼此之间毫不讲究配合突进,而且连面战旗都没打,显得稀稀落落,但是对于已经失去必胜信念的鞑靼士兵来说,这突兀出现的又一支部队,彻底摧夸了他们的战意:明军增援部队开始源源出现了!